文学作品阅读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_目的论

岸见一郎
社会心理
总共105章(已完结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 精彩片段:

综上所述,根据“人是以‘善’为目标,这也是行动之目的”的观点分析人的行动和症状,这种研究方法,我们称之为“目的论”。

阿德勒在教育、临床等领域广泛应用和实践了目的论。目的论自古希腊时代,就一直被当作一个问题来对待。倒不是说阿德勒完全没有涉及柏拉图的“副原因”、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以外的其他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等。只是,阿德勒认为,“目的”才是主要的原因,而其他原因都是从属于目的的。比如,大脑、器官的生理、生化学领域上的状态和变化是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的质料因,但是如果从目的论的立场来考虑,这些并不会马上就引起各种症状(cause)。(Shulman,EssaysinSchizophrenia)

阿德勒在他的著作中举的案例并不是神经症,而是综合失调症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也包括心身疾病。阿德勒那个时代,还没人经历过大脑的某种变化而引起的精神疾病案件。阿德勒的女儿、亚历山德拉·阿德勒(AlexandraAdler)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她说如果父亲知道药物疗法的话,肯定会接受的,还称父亲“不管对什么东西,都是保持着开放开明的态度”。(Manasteretal。eds。,AlfredAdler:AsWeRememberHim)

那么阿德勒如果还活着,会全面依赖药物疗法吗?应该不会。的确,大脑如果发生什么病症,身体就会麻痹或失语不会讲话等现象发生。比如,明明想动手,但是如果手麻痹了或受到束缚,就没有动弹。但是,决定动手这一运动之目标的是我自己。我与大脑是独立分开的,是我在使用大脑,并不是大脑在使用我。大脑虽然是最重要的工具,但是人在行动时,并不是靠大脑来决定目标,心的起源并不是大脑,不是大脑在支配心。

我在五十岁时曾经因为心肌梗死而倒下,在生死边界徘徊过。幸好,保住了这条命。得救后,很快就开始了心脏康复练习。这些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较为陌生。所谓心脏康复练习就是指,如果行动太猛或太突然,极有可能导致血管壁破裂,因此要慢慢增加走路的距离,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健康的时候走路不会有任何痛苦,然而,发病后很容易感到呼吸困难走不动路。不过我还是努力做了康复练习,不管一步还是两步努力向前方迈步,因为是我自己判断这样做就是对我的“善”后,我的意志就会促使我的身体尽量克服困难,达到再次走路的目的。

神经症、精神疾病等症状,基本上也和这个类似。我之所以想现在动手指,是因为我抱着某种目的。比如,当人感到空腹时,就会向眼前的食物伸出手。但这并不是因为感到空腹才做出的行为。即使空腹,若需要控制食物时,我们就会下决心不进食。扔出的石子必定会落下,我们能计算和预测出整个落下路线。但是人的行动并不是如石子的运动般既定的,它有可能会从既定行动计划中脱离、变更。

作品简介:

综上所述,根据“人是以‘善’为目标,这也是行动之目的”的观点分析人的行动和症状,这种研究方法,我们称之为“目的论”。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最热门章节:
1即兴地活着2不可能和所有人处好关系3比他人视线还要重要的是4其实他者并不是很关注5努力使人理解6依赖与自立7分开课题8构筑信赖9为什么需要信赖10当信赖遭到背叛时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