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活得这么累 精彩片段:
我们无从得知对于一个正在死去的人来讲死亡是什么。对于这一点我想在后面细谈,此处,我们来看看对于他人,死亡具有什么含义。
胎儿与是否满足医学上的判断标准(有无自我意识等)无关,只要是母亲感觉到了胎动或者即使还感觉不到胎动,只要医生通知她怀孕了,那么胎儿就不再是“东西”而是一个人。
在人死亡时也会发生相同的事情。死者的灵魂消失或自我意识是否会消失等对留下来的人来讲,都不是问题。对于留下来的家人而言,无论死亡是什么样的,死去的人永远都会活着,这一点丝毫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常说死者在我们心中永生,此处,完全可以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
按照这种想法,哪怕有一个人还记得死者,那么对那个人而言,死者便是永生不灭的。我们可以希望别人不要忘记自己,但是无从得知到时候对方会记住我们多久。
有人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故人,实际上这相当难做到。我们不可能一直都为死者悲伤。也不可能就此不再回到日常生活中去。有一天,我们会在无意中发现自己已经忘了故人,也不再梦见故人了。
如同,病人获得康复的过程,也是他人对他的关心在减少的过程。一直都记得故人,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即使发现自己忘了故人,我们也没有必要为此而责备自己薄情。
重松清的小说中提到丈夫在妻子患癌症去世后,从护士手中拿到了妻子生前写给自己的信。(《那天之前》)用美工刀开封后,他发现里面只有一张信纸,上面只写了一句。
“忘了我也可以哦。”
作为生的一部分的死亡死亡本身比较特殊,然而它并不是和生分开来、单独存在的。我们必须面对,躲也躲不开,这一点上,死亡和其他人生课题基本上无甚区别。的确,从程度上来讲,它比其他任何课题都沉重得多,这是事实。但是,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无疑会用和面对其他课题一样的方式去面对。
当死亡靠近时,必须改变之前的人生方式的话,就只能说明之前的人生方式有问题。
如果一个人一直都不太在意和关注别人对自己的夸奖、承认和认可,那么即使是没有来世、现世还没有得到回报、而且因为没有来世永生得不到回报,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失望。相反,如果一个人一直都很在意别人的夸奖赞美、承认和认可,靠这些来活着的,那么自然会很在意自己死后,生前那些善行是否会被人夸奖、被认可。
挨骂的孩子没有再做出问题行动,这只是因为他害怕,怕挨大人骂、怕受罚,抱着这种心态而活到现在的人,现世中犯下错误且还没有被人发现,那么会因为害怕死后会受到惩罚而努力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