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活得这么累 精彩片段:
前面我们说过,有了贡献感,就会有勇气走进人际关系中。此时的勇气,不一定是很特殊的勇气。不会游泳,还敢跳进水中,这种行为和勇气毫无关系。这种只能算是无知野蛮的“勇气”。
法语中,勇气(courage)前面还会加上冠词,ducourage。大学的时候,我的法语老师用“若干程度的勇气”来形容这个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这个比喻很有意思。
我们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若干程度的勇气”。一点点勇气能改变人生。他者,不全是可怕的。并不是因为他人可怕才不愿意和他们接触,而是为了不和他人接触,才决定把他们看成是可怕的存在。
除了人际关系以外,工作也是一样的。并不是能力不足。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觉得做不到,自己给自己加以限制,不想付出足够的努力而已。从而,也给自己留了一定余地、留下了一些可能性,自欺欺人,说“我要是再努力,肯定能成功”。
有的人还以他者的评价作为自己不解决课题的借口。我在学生时代听指导教师说过一句话。“你这人不擅长写论文啊。”之后的几十年,我一直都无法摆脱这句话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话才导致我认为自己不擅长写东西,他的话只是一个契机而已。我是为了不面对这个课题,找出了“自己不擅长写东西”的借口。不擅长,所以不去写,这样就没人评价我了,这才是我的真正目的。
阿德勒说“我们能做任何事”。(《个体心理学讲义》)他在晚年将活动据点移到美国之后,这个主张受到过很多人的攻击和批评。他们提出,这句话太武断,必须考虑才能、遗传因子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阿德勒引用了罗马诗人维吉尔乌斯(PubliusVergiliusMaro)的话,说到“你认为你能做到,所以才能做到”。(《儿童教育心理学》)这不是什么精神主义的理论。这是在为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看到:认为自己做不到——这个想法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固定观念,一直存在于你的整个人生当中,阻止你继续进步,会害你一直停留在原地。(前述著作)然而,实际上,我们能够赶上并超越。
阿德勒说,才能不是遗传、孩子可以摆脱套住自己的限制,他用自身经历——数学为例子说明了这个观点。[《有关人生之意义的心理学(下)》、霍夫曼《阿德勒的一生》]有一次,老师陷进了一个看上去根本解不开的问题上。只有阿德勒一个人解开了那道题。通过这一成功,阿德勒对数学的心态完全改变。他变得喜欢数学了,抓住所有机会培养和强化自己的数学能力。阿德勒说,通过这个经历他发现人有特殊才能、与生俱来的能力根本就是错误的想法。
我们说过阿德勒主张“我们能做任何事”在美国受到了批判。阿德勒解释,这句话不能按照字面意义来解释,而是要与孩子们的问题事例结合起来考虑。说这是为了帮孩子们解决问题时,为了让教育者和治疗者持有乐观主义信念而提出的观念。(霍夫曼《阿德勒的一生》)我倒是认为,阿德勒没必要做出这种解释替自己辩解。
阿德勒女儿亚历山德拉·阿德勒不擅长数学。有一次她没有参加考试就回了家。“你怎么了?这么简单、谁都会的问题,你不会真的以为自己做不到吧?你只要做,肯定能做出来。”听到父亲这一句,亚历山德拉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到了数学课第一的成绩。(霍夫曼、前述著作)
搬出才能、遗传学的人,只是想以此为借口,逃避人生课题而已。热衷于赌博的人,因为和钱有关,会很谨慎而严谨地计算。如果是赌马,他们会去掌握一切和参赛马匹相关的信息,从名字到每一匹马的性质、特征会倒背如流了如指掌。
医疗机关有了失误,家人在投诉医生时,会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再难解的医疗知识都难不倒他们。手术之前,他们只会对医生说“拜托您了”,哪有这么大的热情去学习这些。然而当他们面临法庭审判时,就马上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就连律师,看到他们如此敬业的态度都不禁感叹,而且表示遗憾,说手术之前怎么就做不到这些呢。
上了年纪的人,慨叹说已经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记东西了。那么,上了年纪后,他有没有付出和学生时代一样多的努力呢?并没有。如果不是遇到逼不得已的情况,比如学分不够就得留级这种情况,很多人就不会认真学习。稍微努力,如果进展不太顺利,就会立即放弃。
但是他们要是知道学习的乐趣,即使没有考试约束,不用他人强迫,也会主动去努力学习。如果还像学生时代那么花时间去努力的话,其实,大多数事情还是能够完成的。不过,学生时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人,没有什么必要的话,估计就不想再学了吧。
不管做什么事,就算真的与才能无关(而很多人都认为与才能有关),只要花上一定时间就能攻破,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很多人还是不会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