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01·前汉演义_第二十一回 烧栈道张良定谋 筑郊坛韩信拜将

蔡东藩
中国历史
总共102章(已完结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01·前汉演义 精彩片段:

第二十一回 烧栈道张良定谋 筑郊坛韩信拜将

却说项羽欲分封诸将,想了多时,自己不能决定,只好仍请范增商议。范增虽为了鸿门一役,有些懊恼,但总不忍遽去,尚为项氏效忠。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增何不三复斯言,洁身早去。既闻项羽召请,便即入帐相见。项羽与增密议道:“我欲按功加封,别人都不难处置,只有刘季一人,封他何处,请君为我一决。”增答道:“将军不杀刘季,实是错着,今日又把他加封,是更留遗患了。”项羽道:“他未尝有罪,无故杀他,必致人心不服,且怀王又欲照原约,种种为难,君亦应该谅我。并非我不肯从君!”增又答道:“既经如此,不如封他王蜀,蜀地甚险,易入难出,秦时罪人,往往发遣蜀中,便是此意。且蜀亦关中余地,使为蜀王,也好算是依照旧约了。”项羽点首称善。增又道:“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皆秦降将,最好令他分王关中,使他阻住蜀道,他必感恩效力,堵截刘季,就是将军东归,亦可无虞。”后来偏不如所料,奈何!羽喜说道:“此计甚妙,应即照行。”说罢,复与增妥议各将封地,及所有名称,一一决定,增始退出。

适由沛公遣人探信,至项伯处详问一切,项伯已闻项羽定议,封沛公为蜀王,乃即告知大略。来人忙去回报沛公,沛公大怒道:“项羽无礼,竟敢背约么?我愿与他决一死战。”樊哙、周勃、灌婴等,亦皆摩拳擦掌,想去厮杀。独萧何进谏道:“不可,不可!蜀地虽险,总可求生,不至速死。”沛公道:“难道去攻项羽,便至速死么?”萧何道:“彼众我寡,百战百败,怎能不死?汤武尝服事桀纣,无非因时机未至,不得不因屈求伸。今诚能先据蜀地,爱民礼贤,养精蓄锐,然后还定三秦,进图天下,也未为迟哩。”沛公听了,怒气稍平,因转问张良。良亦如萧何言,但请沛公厚赂项伯,使他转达项羽,求汉中地。为暗度陈仓伏案。沛公乃取出金币,派人遣遗项伯,乞将汉中地加封。项伯已阴助沛公,且有金币可取,乐得代为说情。项羽竟依了项伯,把汉中地加给沛公,且改封沛公为汉王。于是颁发分封诸王的命令,列记如下:

沛公为汉王,得巴蜀汉中地,都南郑。

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得咸阳以西地,都废邱。

司马欣为塞王,得咸阳以东地,都栎阳。

董翳为翟王,得上郡地,都高奴。

魏王豹徙封河东,号西魏王,都平阳。

赵王歇徙封代地,仍号赵王,都代郡。

赵将张耳为常山王,得赵故地,都襄国。

司马卬为殷王,得河内地,都朝歌。

申阳☾1☽为河南王,得河南地,都洛阳。

楚将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楚柱国共敖☾2☽为临江王,都江陵。

燕王韩广徙封辽东,改号辽东王,都无终。

作品简介: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

这套书的编写体例综合了《三国演义》及毛宗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总批,只不过是蔡东藩自批自注。通过这些批注,或对有关的虚诞说法加以批驳,或对某些史料的运用注明出处和异同,或对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号乃至方言俚语加以通俗的解释,或对所写某些人物加以褒贬,以此达到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弄清历史。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必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由于蔡东藩如此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前汉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100回,概述了前汉二百一十年间的历史,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嬖幸,有阉宦,故治日少而乱而多。皇帝专制四字,是笼罩全书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汉沿袭之,是秦汉本一脉相关,无甚区别,且秦皇汉武,为后人连语之口头禅,两两相较,不期而合,即秦即汉,会心固不选耳。

作者:蔡东藩

标签: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前汉演义历史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01·前汉演义》最热门章节:
1第四十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2第三十九回 讨淮南箭伤御驾 过沛中宴会乡亲3第三十八回 悍吕后毒计戮功臣 智陆生善言招蛮酋4第三十七回 议废立周昌争储 讨乱贼陈豨败走5第三十六回 宴深宫奉觞祝父寿 系诏狱拚死白王冤6第三十五回 谋弑父射死单于 求脱围赂遗番后7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优待萧丞相 定朝仪功出叔孙通8第三十三回 劝移都娄敬献议 伪出游韩信受擒9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汉主称尊 就驿舍田横自刭10第三十一回 大将奇谋鏖兵垓下 美人惨别走死江滨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