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谋宋 精彩片段:
第一章 乱世之乱
1、反唐:放弃幻想,一往无前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阶段,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从唐高祖公元618年建唐,到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前后近三百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进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而在经过“开元盛世”之后,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究其原因:藩镇的割据势力分化了统治,同时宦官专政导致内政混乱,再加上朝堂之上的朋党相争,促使这座大厦走向倾覆的结局。除了这些内外因素,导致唐灭亡的直接原因,则是黄巢起义。
黄巢出身于富裕的盐商家庭,年轻时代的他也曾幻想过进朝为官,却屡试不第。后来只好继承祖业贩盐为生。在贩盐生意的过程中,不断和朝廷武装力量发生冲突。又加之唐末混乱的内政,百姓不堪重压。于是,在公元875年,当听到王仙芝和尚让在长垣起兵反唐,黄巢便率同自己的子侄黄揆、黄恩邺等人在山东菏泽起兵响应。
在起兵之初,黄巢发展得并不顺利。他率领着几千人去攻打沂州,连攻而不克;最后只能转移去河南,选择了守卫力量薄弱的阳翟等地作为自己的目标。立住了脚跟之后,黄巢和王仙芝会合到一起,准备在他的帐下尽心效力,率领自己手下的将士推翻唐王朝的统治。作为从社会底层站起来的黄巢,对于自己的选择有一种旁人无法比拟的坚定,这种品质首先获得了王仙芝的赞赏。
公元876年,经历了一年的发展,王仙芝的部队已经不下万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在攻克了重镇汝州之后,王仙芝有一些沾沾自喜起来,准备从汝州向南,直指东都洛阳。
王仙芝虽然出身类似黄巢,但做“反贼”并不是他所愿,走上这条路更多是因为被迫,光耀门楣才是他最向往的。因此,当义军攻陷汝州之后,他的心思便开始朝这个方向活动。因为汝州刺史王镣正是当朝宰相王铎的堂弟,他觉得自己似乎可以从这里寻找到一丝希望。
所以,当王镣被俘之后,他深感奇怪的是,王仙芝性格残暴,起兵以来杀戮无数,俘虏几乎没有能逃过他的屠刀的。在汝州陷落后,守将董汉勋也被杀了,可是唯独自己却被留了下来,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谜直到王仙芝召见他的时候,才被揭开。
王仙芝对王镣说:“我起兵反唐,被天下人以‘贼’呼之,其实并非我愿。放马疆场,难逃马革裹尸。这样的生活,我想谁也不愿意。”
话说到此,王镣终于感觉出王仙芝话中的暗示之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上背着一个“反贼”的名号毕竟不是光彩的事儿!王镣便试探地对王仙芝说:“将军天生神勇,若能投靠朝廷,必然会受到重用。”
王仙芝看他一眼,说:“我起兵以来,连夺数州,朝廷已经以我为重犯。你又怎么能保证他们不会是想杀我呢?”
王镣说:“当朝宰相王铎是我的堂兄,我愿意在他面前为将军美言。而且,我的同侪裴偓便是临近的蕲州刺史,只要我写一封信给他,让他代为传递,表明将军效忠朝廷之意,必定可以为将军在朝中博得一席之地。”
王仙芝一听大喜,亲切地拉住王镣的手臂说:“如果此事能成,我必然重谢你。”
王镣诚惶诚恐地谢过王仙芝,便立刻手书一封,派人送给了蕲州刺史裴偓。裴偓接到信之后建议朝廷:“王仙芝起兵以来,气势凶猛不可挡,现在他既然愿意投诚,我们正好可以顺势招安,以便卸下他的兵权,避免让他再起兵来犯。”不久之后,朝廷便下令招安王仙芝,并授予他监察御史之职。
消息传到王仙芝大营,他喜不自禁,忙命尚让请了王镣过来大摆酒宴,对王镣说:“这一次朝廷招安,并授予我高官,全都是靠刺史斡旋,我一定要敬您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