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_外篇 一、姓名与曲笔

陈羡
中国历史
总共66章(已完结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精彩片段:

外篇

一、姓名与曲笔

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光正史部分,就有“二十四史”之多。有意思的是,这二十四史中,以南北朝史书为最多:南朝部分,有《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北朝部分,有《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隋书》的志的部分兼顾南北,《晋书》的载记部分,则对北朝历史也略有涉及。这样算起来,将近一半的正史,都与南北朝历史有关,虽则这段时间只有短短的两百年,抵不上汉、唐、宋、明、清中的任何一个大王朝。

如此看来,若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南北朝历史,文献资料并不缺乏。由于以上这些史书出于多家之手,历史年代和事件多有重叠,对于同一件事的描述,就可能会有出入。我在写作《元嘉之治》的过程中,需要博采各家之言,于是也注意到了许多值得一谈的地方。

南朝史的头两本——《宋书》和《南齐书》成于萧梁时期,北朝史中的《魏书》,则出自北齐史官魏收之手,换句话说,这三本史书是作于南北朝时期的。而其他的六本,都完成于初唐时期。

按理说,成书越早的史书,其参考的资料就应该越可靠,而且,南朝人写南朝史,北朝人写北朝史,应该说可信度也会比较高些。可是有个问题却不得不考虑,中国古代的史官一向就有“为尊者讳”的“传统”,越是离历史年代近的作者,由于涉及到统治者的限制,常常会使用曲笔来回避或改写统治者不光彩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某个事件是出于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之手,可信度反而会更高;换句话说,别国史官笔下的内政之事,虽有道听途说之嫌,却也颇有史料价值。

唐代史家李延寿的《北史》、《南史》是收集了其他各南北朝史料而编撰成的两本史书,其初衷不过是要改正南北各朝史书失实之处。由于出自一人之手,中间的矛盾之处自然会比较少。可惜李延寿考异的过程,却没有记录下来,这是一大遗憾,我们无法知道李氏是如何处理相互矛盾的史料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有专门的“考异”,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史学家们是怎么考究和分析相异的历史资料的,然而宋代毕竟离南北朝结束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很多重要的史料,已经开始缺失;《通鉴》叙述南北朝历史的确有条不紊、行文精彩,但其可信度依然大打折扣。

回到早期的三部正史中。《宋书》和《南齐书》有专门写北朝历史或者说北魏历史的篇章,即《索虏传》(《宋书》)和《魏虏传》(《南齐书》),主要叙述北魏各帝的情况以及南北两朝之间的交往与战争;同样,《魏书》中也有专门写南朝历史的篇章,即《岛夷传》,涵盖的时间从南朝宋起,到南朝梁简文帝止。

《魏书》的本纪部分叙述很详尽,一直从拓跋氏的远祖讲起,但大多不可考,仅仅是些符号而已。在道武帝拓跋珪之前的国君,名字大多是两三个字,甚至更长,从拓跋珪以下,国君基本都是单字,极个别的双字,比如孝庄帝元子攸。我的观点是,拓跋珪以前各国君的名字,取的是鲜卑语的汉语音译,而拓跋珪以后的各国君名字,则多半是后来起的汉语名,故而以单字为多。这些国君的鲜卑语名字,没有在《魏书》中保留下来,但却在《宋书》等南朝史籍中有所保留。

《宋书·索虏传》所叙述的北魏各帝,大多既有名,又有字,这些字又非常古怪,不像普通汉人常有的双字,而更像是个毫无含义的发音。事实上,这些字就是这些皇帝的小名,或者说,是鲜卑语的汉语音译。

我们从道武帝拓跋珪说起。《宋书》中他的名字叫开(音近于珪),而字是涉珪,《南齐书》作涉圭,同音异字而已。从这里可以推断,拓跋珪的这个名字“珪”,很可能是从他的鲜卑语名字中转变而来的,他的名字,很可能发作“skwei”一类的音。明元帝拓跋嗣,在《宋书》中字木末,这个名字,与西秦的最后一任国君乞伏暮末同音,由此再次验证这个字就是鲜卑语的名字。

由此我们可以排出北魏各帝的汉语名字和鲜卑语名字,像拓跋焘众所周知的小名“佛狸”其实就是他的鲜卑语名字的发音。

谥号 汉语名 鲜卑语名

道武帝 珪   涉圭

明元帝 嗣   木末

作品简介: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又动荡不安的年代,从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南征灭陈为止,前后绵延两百年。这个大朝代上承魏晋、下接隋唐,整个中华世界几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转折的时代。其中发生的某些变化,甚至在各个方面影响到我们今人的思想。

本书继承了其前篇《纵横十六国》的写作笔法,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讲述了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历史篇章。作者紧紧把握住南北朝两根历史主线,将交错部分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确实将这段动荡的历史刻画得引人入胜而深入浅出。

本书继《纵横十六国》之后再一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文化底蕴,是一本描写南北朝历史的佳作。

作者:陈羡

标签:陈羡悠悠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南北朝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最热门章节:
1附录 三、南北朝(前期)主要人物索引2附录 二、南北朝(前期)年表3附录 一、南北朝帝王纪元表4外篇 二、再谈姓名:还人物本来名姓5外篇 一、姓名与曲笔6第三部 明主昏君 二十、萧衍代齐7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九、内变迭起8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八、兴亡有道人难道9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七、内外鏖兵10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六、孝文帝汉化改制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