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_第六十卷 西夏 第三百一十六章 仁宗李仁孝

李雪慧
中国历史
总共365章(已完结

中国皇帝全传 精彩片段:

第六十卷 西夏

第三百一十六章 仁宗李仁孝

一、平定叛乱镇压藩部

西夏仁宗李仁孝是崇宗子,母曹氏。元德六年(宋宣和六年)生,乾祐二十四年(宋绍熙四年)卒。终年70岁。在位55年。

李仁孝刚即位,萧合达就发动了叛乱。萧合达原是辽将,辽朝成安公主嫁给夏崇宗乾顺,他扈从来夏,后来担任了夏国的夏州都统。辽亡,成安公主绝食死,萧合达不平,乘新帝刚立,占据夏州起兵。他联络阴山和河东的契丹人,企图拥立辽朝皇室后裔,恢复辽朝。仁宗闻讯,命静州都统任得敬出兵平叛。任得敬出师顺利,不久即收复夏州,萧合达败死。因平叛有功,任得敬升为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仁孝将朝中军政仍交给晋王察哥,中书令濮王仁忠等皇室贵族,保持皇权的绝对优势。

仁孝继位的第3年,夏国发生饥荒,粮价奇贵。在大庆四年(公元1143年)三月,国都兴庆府发生强烈地震,余震一月不止。城壁倒塌,宫私庐舍毁坏,人畜死亡上万,一片惨象。四月,夏州发生地裂,黑沙涌出,堆积高达数丈,数千居民被陷没。地震之后,饥荒更甚,党项部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举行起义了。

党项贵族、大臣在不断地对外征战中掠夺了大量财富,他们残酷地压榨党项部民,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效仿汉族贵族的生活方式,尽情享乐。蕃汉人民本已厌苦不迭,加上地震灾害,饥荒频繁,起义势在必行。

蕃部起义在威州大斌部、静州埋庆部、定州富儿部等地同时爆发,人数多者上万,少者也达五六千。起义群众攻打州城,夏国官兵一时无力抵抗。

仁孝对蕃部起义十分惊慌,急忙命在外领兵的任得敬前去镇压。任得敬用屠杀和瓦解相结合的办法,陆续镇压了各州起义的队伍。

蕃部起义沉重打击了西夏贵族的统治,使仁宗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缓和社会矛盾,适应社会发展。

二、颁订定律改革政治

仁宗制定了《新法》和《天盛律令》(即天盛年间修订的《天盛年改新定律令》),作为封建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

在土地占有关系方面,西夏境内已经形成了皇室占田、贵族地主占田和农民小私有田等3种占有形式。在地租和税收方面,《新法》还规定,赐田要按亩征收地租,土地占有者都要向国家交纳赋税。土地所有者在买卖土地时要呈报官府,并在赋税册上勾掉卖主姓名,改填买主。这与中原地区汉族封建政权的办法无异了。

在政治方面,仁孝首先确立了辽阔的疆域,将直接统治的地区分成27个州。包括了今天宁夏、甘肃的大部,陕西的北部,内蒙古的西南部,青海的东北部以及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地区。其次,仁孝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在中央官制中,他逐渐用汉制代替蕃制。在地方官制中,仁孝采取州(府、军)、县(城、堡、砦)两级制。《天盛律令》中规定了西夏官衙司署和州县的品第。仁孝对法制的建设也很重视。他专门组织人员编纂了西夏文《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参考宋代政书体例,依据前代律令,加以增补修改,通行全国。全书共20册,卷首列编纂者和汉文译者姓名。后来又编纂《新法》,续有增补。

文化方面,仁孝的一大改革是仿照宋制,实行科举。大庆四年(公元1147年),仁孝正式策试举人,通过科举策试选拔人才。仁孝还将崇宗时的“国学”进一步扩大。

作品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讲述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2000余年。他们之中,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中国皇帝全传》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且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如此,则大体反映了历代帝王的全貌。

作者:李雪慧

标签:李雪慧中国皇帝全传历史

中国皇帝全传》最热门章节:
1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四章 英宗赵曙2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三章 仁宋赵祯3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二章 真宗赵恒4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宗赵光义5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二百七十章 太祖赵匡胤6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九章 后主马希崇7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八章 恭孝王马希萼8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七章 废王马希广9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六章 文昭王马希范10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二百六十五章 衡阳王马希声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