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其实很有趣儿 精彩片段:
第三章 仁宗朱高炽——大肥肉有大智慧
5、父亲的黑暗内心
面对来自朱高炽阵营的强力冲撞,朱棣陷入了两难的处境之中。他左思右想,前思后想,终于想明白了。
朱高炽这个肥仔是个典型的笑面虎,他嘴上喊万岁,心里藏毒计,早就玩了个釜底抽薪,暗中搞了场不流血的政变,笼络住所有的文臣,将老爹朱棣架空了。架空就架空吧,朱棣想,既然木已成舟,这事就这么着吧。
可是且慢,自己坐的这把龙椅,可是抢了侄子朱允汶的位。徜若日后自己两腿一蹬,老二朱高煦铁定会学了自己样,也搞一场轰轰烈烈的靖难战役。那时节自己的儿子孙子杀得你死我活,这明显不符合老朱家的长远利益。
无论何况,朱高煦为了这个天下,出生入死,甘冒矢石,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徜若是这个皇帝的位子不传给他,那孩子岂会罢休?杀一个血流成河,闹一个玉石俱焚,在所难免。
要想宣布朱高炽朱瞻基父子获胜的话,那就只能——对不起宝贝疙瘩老二了。所以……朱棣一咬牙,传旨,让汉王朱高煦,负责镇守云南。
圣旨传到了朱高煦的面前,朱高煦顿时乐了,他哈哈大笑,一脚踹开信使,喝问道:“老子犯了什么法?凭什么要将老子流放到云南去?”
信使揉着屁股,哭着回来报告。朱棣听说二儿子公然抗旨,沉默了半晌,说了一句话:“老二不乐意去,那就……算了吧。”
这次又算了。
朱棣退让了,可朱高煦要的可不止这些,他只是要求朱棣履行自己的诺言。论辈份他是当爹的,论职位他是做皇帝的,这两个身份,哪一个也容不得朱棣改口。再者说朱棣的心里并不情愿流放二儿子,可是……忽然之间朱棣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传旨,封二儿子朱高煦为天策卫。
天策卫?这是个什么名堂?这个名堂,大有讲究。在朱高煦之前的历史上,只有一个人获得过这个头衔,那人便是大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的时候,李渊入主长安,建立大唐。虽然二儿子李世民功劳最大,但是因为李渊已经立了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所以为了让二儿子心理平衡,也为了一碗水端平,显示公道,唐高祖李渊册封了二儿子李世民为天策上将。
可是李渊这么个搞法,反而更强化了二儿子李世民的野心,结果让他发动了玄武门兵变,将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统统宰杀了。而现在朱棣竟然封了朱高煦为天策卫,莫非他的意思是暗示朱高煦效法唐太宗李世民,干脆自己动手,将大哥朱高炽砍成一团鲜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