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如果这是宋史(壹)·大宋开国卷_第二十二章 我的名字叫李煜

高天流云
中国历史
总共25章(已完结

如果这是宋史(壹)·大宋开国卷 精彩片段:

第二十二章 我的名字叫李煜

现在终于轮到李煜了。公元973年9月以后,赵匡胤站在开封城里,拉着好弟弟赵光义的手向南看,只见率土之宾,莫非“赵”土,除了南唐一隅。

那好吧,该做的事终究还得做,虽然凶拳不打笑面,欺负老实人有罪,但……就是得做。

不过针对李煜一向是那么的温顺,赵匡胤也不想把事做绝。最开始他只是派人传话,说很想李煜,思念的程度已经到了不论是入冬的“柴燎”之礼,还是仲冬时“有事于圆邱”,都特别希望李煜能贴身陪伴。

李煜怎么办呢?去?他怎么敢,他的弟弟李从善只是例行上贡,就被留在开封,再也没回来。他如果去……可想而知吧。

于是他只有一次次地“病”倒,可赵匡胤的邀请却一次比一次有力度,直到后来李煜也忍不住了,他索性站了起来,对宋朝的使者说——“臣事大宋恭敬,原为保全祖宗社稷,如此逼迫,不如一死!”

他说着就向大殿上的柱子扑了过去,要一头撞死,可当时在场的人太多了,他和柱子也太远……没死成,但态度已经传达出去了。

消息传到开封,赵匡胤摇了摇头,看来他还得再次出兵。只是他有些郁闷,长久以来,他都觉得自己很懂李煜啊,“不思进取,委曲求全”,这不对吗?对付这样软弱的人,也非得像对荆湖、后蜀、南汉那样大动刀兵,不能像吴越那样让他主动投降吗?

答案是不能,李煜像所有人一样,有他的底线和原则,可惜真正懂他的人太少了,也许根本、从来就没有过,所以那些事让人看得费解,看得愤怒!

首先看他三年以来的机会,当宋朝绕过他的南唐攻打南汉时,他的水军大将林仁肇兴冲冲地跑了过来——陛下,机会来了。宋朝灭了后蜀,现在又攻打南汉,往返要几千数里地,累也累死了他们。现在他们的淮南地段每个州的守军不超过一千人,您给我几万人马,我从寿州北渡淮河,一定能把我们的江北再夺回来!

李煜当时的反应很迟钝,像是没听见。

林仁肇想了想,又说——陛下,您不必多虑。当我起兵时,您可以对外宣称我带兵叛变了。这样事情要是办成了,是您和国家得利;如果失败了,您杀我全族,以此向宋朝表明您没有贰心……您看这样可好?

好……不好?

李煜沉思了好久,好久,然后他提起笔来,展拂锦笺,精心措词,给南汉的刘鋹写了封信,劝这位邻居向宋朝投降,千万不要抵抗……

林仁肇长叹一声,顿足而去。

作品简介:

对一个官宦时代的全景式展示。

人人都是刀斧手,个个都是权谋家。

解读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力之道,记录无数无情的谋略与无比的忍耐。

有史以来,唯一一部白话通俗宋史!

小时候,我们很严谨地背历史,稍有差错便得个大红叉叉。现如今,各位英雄把“历史”这道菜搁上砧板,水煮,清蒸,爆炒,醋溜……列位看官也吃得美吃得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细想一下,都会浑身发紧,都不是闹着玩的。可是,都过去了。

过去了。我们说起来便可以胸有成竹风起云涌轻描淡写。过去了,一切都如在囊中。“寄乐于教”也许备受争议,但举手间天下尽在胸中,恐怕是大伙都追求的境界。如此说来,白话评史也未必是坏事。

严肃的是态度,并不应该是文字。用白话文今人观点去评点书写历史,先驱应该是胡适。只是当时白话文刚刚变革,未曾普及,而且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彼时的白话文真的很大白话。今天的白灼历史,文笔有,思想有,趣味有,也算是一种享受。

汉唐明清,加上三国,光电视剧就“重灾区”了,宋朝被提及的却少得可怜。似乎只存在于我们小时候背的口诀里: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史书上都说宋朝是个羸弱的王朝,有着苍白的面孔,不足的元气。事实上,真相是:宋朝是中华民族史上战争胜率最高的朝代,立国不必流血,开国和谐,并且由此形成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汉族治国体系。

这本书是大宋开国卷。历史上每一个开国皇帝都不是一般人物,赵匡胤也不例外。从小在军营长大,家里却穷得叮当响。五代十国,乱得不可一世。郭威隐忍,柴荣勇猛,这两个人一柔一刚,一步步构筑了宋朝的基业,赵匡胤在他们的手底下见习、成长,从一文不名的小随从黄袍加身,开辟宋朝,成为宋太祖。

赵匡胤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和争议的,这本书基本就是写他从生到死。中国五代十国各个朝代的更替,每一次政权纷争,一个个历史疑案,以及大宋王朝的建立以及帝国初期的历史迷局一一罗织在轻松幽默的书写之中。

作者:高天流云

标签: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大宋开国卷宋朝

如果这是宋史(壹)·大宋开国卷》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五章 魂归洛阳川2第二十四章 烛光摇曳话当年3第二十三章 五字错千年4第二十二章 我的名字叫李煜5第二十一章 寄生胎6第二十章 对这个杂种要毫不留情7第十九章 宋朝的内核8第十八章 啊……天杀的城墙9第十七章 爱我的间谍10第十六章 胜利者的规矩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