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多少事 精彩片段:
没落贵族的悲凉:先入狱后被暗杀的李鸿章长孙
第四节
“三·一八”惨案促成了段祺瑞的垮台。下野后的段祺瑞终身食素以示忏悔,即便病中医生建议开荤以加强营养也不采纳。被称为“六不总理”的他因毕生“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下台后经济状况十分困窘,仆佣不断遣散不说,后来连每日菜谱段祺瑞也亲自过问,以压缩家庭开支。一帮老部下看到这个情况,时常来段宅义务洒扫。
日本阴谋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开始后,为未来傀儡政权物色到的头目正是段祺瑞。日本人对他极力拉拢,他不肯就范,又苦于无脱身之计。蒋介石深怕段祺瑞受到日本操纵,就通过段祺瑞之侄联系安排他离开华北;此时又传来日本即将劫持段祺瑞的消息,段祺瑞立即表态:“我老了,不中用了,如介石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随时可以就道。”
1933年元月21日凌晨,段祺瑞秘密离开天津,到达民国首都南京。蒋介石命令在南京的少将以上军官都必须过江迎接,他自己在下关码头迎侯。当白发苍苍的段祺瑞在大批民国将官的环拥下踏上江南岸,看着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北洋之虎”、有“三造共和”之誉的民国初年一大巨头、自己早年在保定讲武堂就读时的校长,蒋介石毕恭毕敬,带领迎接者肃立行礼。
段祺瑞的到来,使李国杰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因为他的爷爷于段祺瑞有恩。
段祺瑞1885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在一次操练中大出风头,让观操的李鸿章印象深刻。李鸿章继而得知,段祺瑞的祖父和叔族都是淮军将领,他是老部下的后人,就对其更为关注。招段祺瑞来考问时,段祺瑞对答如流,李鸿章大喜,称他:“熟知军事,俾其造就,是一个可用之才!”
1889年,清政府选派5人去德国学习军事。名单到了李鸿章手上,他发现是3个山东人和2个安徽人,就不大高兴,提笔划掉其中一人,添上了段祺瑞的名字。段祺瑞在德学习期间,他还两次亲笔写信给这个小老乡,勉励他“精学苦造”。
李鸿章对段祺瑞的恩情可想而知。就凭此,只要有可能,他也不能对李鸿章长孙李国杰的遭遇坐视不管;而段祺瑞与李家还有渊源:他的大女儿段式萱就嫁给了李鸿章之孙、李国杰的堂弟李国源!尽管此时段式萱已病故,李国源也另娶,但翁婿之情也还在。
对李国杰被重判入狱无可奈何的李家得知段祺瑞南下,蒋介石优礼接待,就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段祺瑞到达南京,李国源也赶往迎接;段祺瑞拜谒中山陵之时,李国源随身陪同,拜托营救李国杰之事。
段祺瑞便舍下老脸,在和蒋介石的一次谈话中说:“国杰的事,就看在中堂大人的面子上,算了吧!”
蒋介石厌憎李国杰,跟其祖父也无任何关系,死去已久的李鸿章在他这里没有任何“面子”;但是段祺瑞是其尊敬之人,又是他的老校长,段祺瑞的面子他不能驳。既然段祺瑞开口求情,不几天,蒋介石就把李国杰释放出狱。
逝世已32年的祖父李鸿章还在荫蔽着子孙。出狱时的李国杰是否在悲叹:在前清的显赫,是因为有祖父;在民国的落拓,是因为没有祖父;如今得以摆脱牢狱之灾,还是因为有祖父!他自己则象一片飘零的叶子,在新时代的风雨中无力飘摇,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出狱后的李国杰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有些什么行动未见详细资料,想必也是继续做他的“寓公”,权势虽失,但家产还在。到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轮船招商局总部先迁到香港,后又迁到重庆。李国杰却未离开上海。在沦入日本之手的上海,李国杰遭到了杀身之祸。
日本在上海华界网罗汉奸,成立“维持会”,有前清官僚之后被拉进这个傀儡政权。1938年3月28日,在日本操纵下,以大汉奸梁鸿志为首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于南京,管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日占区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