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民国多少事_“云南王”末路:高原小朝廷的终结 第二节

谢轶群
中国历史
总共107章(已完结

民国多少事 精彩片段:

“云南王”末路:高原小朝廷的终结

第二节

1884年阴历十月初十,龙云出生于云南昭通炎山的一个彝族家庭。

在当地,彝族社会有三个阶层:土司,黑彝和白彝。土司是统治阶层,黑彝是地主和奴隶主阶层,白彝是做牛马供使唤的被统治阶层。这三个阶层等级森严、不可逾越,不但不能通婚,而且不同阶层不能一起吃饭和平起平坐。在言谈交流时,土司在屋里坐高凳,黑彝在门口坐个矮凳,而白彝只能站在门外回话。

那时云南昭通彝区的婚俗可不是中原汉人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流行“抢婚”:在大致相当的家庭条件范围,看中了谁家女儿,想当新郎的男方一马当先,带领一帮家族内的人去把女方抢来就行。这样的风习,养成了彝人尚武的风尚。

当地黑彝有三大家族,根据发音,汉译为者家、嘿家和纳吉家。龙云家就是这三大家族之一的纳吉家。

三人家族相互通婚,但有冲突时互相大打出手也毫不含糊,一种你死我活的家族战争叫做“打冤家”。龙云自幼受到家聘多位拳师的精心调教,这些拳师包括曾任云贵总督锡良贴身保镖的广西人万正坤和四川著名武术家马德胜。成年后他是“打冤家”的一把好手,扭转了自他祖父死后纳吉家一直受嘿家欺负的局面。

但是在1912年,纳吉家和嘿家的一次大规模“打冤家”中,十八岁的龙云率领的纳吉家遭遇惨败,被打死的和落水而死的多达三十余人。受到沉重打击的龙云和他的表弟卢汉一起离开了大山里的家,先到永善县城,后到四川宜宾,在辛亥革命后再随滇军回四川,几经周折,进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一座由晚清创办于1909年的军校。这所学校和同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一文一武,双峰并峙。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了两位元帅朱德和叶剑英,二十几位上将;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出自这里(一为朱德,一为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崔谢键,一为越南国防部长兼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这里先后走出数百名将军,而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有数十人。

云南陆军讲武堂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办学成绩,在于它一成立就被同盟会优秀会员所掌控。这些人既有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观念,又大多有留日学习过军校的专业背景,蔡锷、唐继尧、李根源、李烈钧等大名鼎鼎的民国人物或任过校长,或任过教员。学校的制度、纪律和作风均拷贝自日本军校,具有当时世界一流水平。

虽然龙云的文化课基础很糟糕,但在高级军官摇篮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他接触了现代军事,接受了系统严格的训练,并初步具备了军界人脉。他的同学和校友,有后来的热河省主席孙渡,陆军参谋总长杨杰,军长范石生、曾泽生、龙泽汇、唐淮源、王甲本,以及抗日英雄周保中、著名军事家罗炳辉等。

相比陆荣廷和张宗昌等草莽,龙云算得科班出身;云南陆军讲武堂又是一所革命氛围很浓的军校,他的思想也接受了一些熏陶,因此他以后的做为,跟其他割据军阀也多少有些不同。

龙云在讲武堂就读期间,曾大出过一把风头。当时有个身高体壮的法国拳师来昆明摆擂台,摆擂台也就罢了,他却利用自己是法国人的身份,把挑战书下到了云南都督兼讲武堂校长唐继尧面前,说如果三日内有人能打败他,他立即开路;如果三日内无人能战胜他,他就要把擂台长期摆下去。

面对这一人挑战全云南的狂妄,唐继尧接信很恼火。在擂台开张的第一天,他亲自到现场,装做心不在焉、其实心里很紧张地观看着比武。这一天,所有上台者全被这个法国人击败。

唐继尧第二天再不去现场,怕又看得一脸猪肝色地回家。他暗中向部队战士下动员令:凡能打败这个法国佬的,重金奖赏,并可升迁两级。第二天,依然没有人是法国拳师的对手。

作品简介:

从1911年清朝覆亡,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这38年被称为民国时期。那个时代,是混天黑地的,又是丰富精彩的;是光怪陆离的;又是生机萌发的;是草莽枭雄遍地横行的,又是人才辈出志士如云的;是贫乏黯淡众生如蚁的,又是奢盛香艳繁华如梦的。那里有惊天动地的历史剧变,有荡气回肠的英雄勋业,有骇人听闻的野史异事,有蝇营狗苟的市井世态,有留连幽婉的清丽之音,有悲欢交织的民生画卷……

作者:谢轶群

标签:谢轶群民国多少事民国史历史

民国多少事》最热门章节:
1对爱因斯坦和对冯省三:蔡元培的厚道与不厚道 第二节2对爱因斯坦和对冯省三:蔡元培的厚道与不厚道 第一节3激进时代的不公:林纾"反对白话文"的背后 第五节4激进时代的不公:林纾"反对白话文"的背后 第四节5激进时代的不公:林纾"反对白话文"的背后 第三节6激进时代的不公:林纾"反对白话文"的背后 第二节7激进时代的不公:林纾"反对白话文"的背后 第一节8南北草莽:"广西王"陆荣廷与"山东王"张宗昌 第八节9南北草莽:"广西王"陆荣廷与"山东王"张宗昌 第七节10南北草莽:"广西王"陆荣廷与"山东王"张宗昌 第六节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