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勒营销思想大全集 精彩片段:
第七篇 科特勒的营销新思维
第三十一章 水平营销,告别纵向营销时代的新生存法则
第1节 突破纵向营销瓶颈,水平营销是新生存法则
科特勒如是说
水平营销基于通过接近那些我们在对产品或服务做市场界定时所淘汰的一种或多种需求、用途、目标或情境来努力开拓市场。这意味着需要改变我们的产品。
——科特勒《水平营销》
实例与活用
市场越分越细,新产品推广的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营销的尴尬。在日益复杂的现代营销作用下,新产品、新品牌迅速推出,但相当比例的这些新产品不能避免“一出现即注定失败”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科特勒提出了水平营销的思想,它把原本不相关的两个因素联结在一起,构成了新的产品或功能,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芭比娃娃”诞生之前,美国市场上给小女孩玩的玩具大多都是可爱的小天使,圆乎乎、胖乎乎的,类似著名童星秀兰。但童星秀兰的形象是大人对小孩子们玩具的想象,从大孩子们的角度来看,这种玩具却略显“幼稚”,因为大孩子们需要的是跟自己年龄相仿的玩伴。
芭比娃娃的设计者露丝在设计芭比娃娃时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一天,她突然看见女儿芭芭拉正在和一个小男孩玩剪纸娃娃。这些剪纸娃娃不是常见的那种婴儿宝宝,而是一个个少年,有各自的“职业”和“身份”,让女儿非常着迷。
“为什么不做一款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丝脑中迸发出了灵感。后来,露丝到欧洲出差,看到了一个叫“丽莉”的娃娃。“丽莉”十分漂亮,是照着《西德时报比尔德》中一个著名卡通形象制作的,高18厘米~30厘米,长长的头发扎成马尾拖至脑后,身穿华丽的衣裙,身材无可挑剔,且穿着非常暴露。
露丝买下了3个“丽莉”,带回美国。想以“丽莉”为模型设计一款“成熟”的玩具,但公司男员工却认为“丽莉”衣着太暴露,不适合孩子们玩。
露丝没有气馁,她想,孩子们需要一种成熟但不暴露的娃娃。于是,在技师和工程师的帮助下,露丝终于设计出了“芭比娃娃”。
接着,露丝又请来服装设计师夏洛特为“芭比娃娃”设计服装。1958年,露丝获得了生产“芭比娃娃”的专利权。从此,芭比娃娃改变了一个时代。
露丝把自己的女儿芭芭拉的昵称“芭比”给了这款可爱的娃娃。与以往的娃娃不一样的是,“芭比娃娃”是个大人,虽然只有4.5厘米高,但四肢修长、清新动人,脸上还流露出美国著名明星玛丽莲·梦露般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