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 精彩片段:
后记
这本书从2010年1月份动笔,到3月中旬初步完稿,在三月底定稿。现在,我觉得很有必要交代一下本书两大根基理念(理论)的形成和来源。
首先是关于心灵经济和虚的战略,这是我近十年来的思索成果。最初我对于诸如炫耀性消费、明星经济、品牌经济的关注是在微观层面的,从2003年到2008年我写了太多的相关文章,发表于《经济学家茶座》等书刊,还有我个人的博客之上。
从2008年开始,我逐渐认识到,一种经济理论的思考,如果仅仅停留在微观领域,那么它的意义极为有限。期间我看到北大某位经济学教授写下的一句话:经济学不能使你发家致富,但是它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必要保证(大意)。是的,经济学对个人、企业等微观主体的直接指导意义极为有限,而它对一个国家富强的意义却是极为重大的。任何经济理论,只有上升到宏观层面,才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于是我开始思索,这些虚的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我找了很多书来看,也重温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等名著。当然,还有马克思、列宁的一些理论。我终于发现当代发达国家的富强密码,原来它们的富强正是基于一种新的国际剥削,也就是本书第一部分说到的全部内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已经不合时宜,创造新的剥削理论才能解释今天这个世界的经济格局。
这些思考,在写作本书之前基本已经成型,并且写了若干文章发表。而写作本书则是第一次把它们系统化。
必须承认,这还不是一部严格的学术著作。但没关系,我想先以这种通俗的方式发表出来也未尝不可。在此基础上,再出更为严肃的理论著作并非难事,只不过换一套语言系统而已。我更看重前者,通俗化的东西不代表没有理论的力量。
其次是关于印钱购物的理论。这可以说是困扰了我很多年的问题,甚至于在中学时代,我就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明明那些工厂能生产出多得多的东西,而由于没人买却不能生产出来,这真是一种浪费啊。如果说,国家取消掉货币,直把这些工厂组织起来并命令他们开足马力生产,然后产品分发给全国人民,那么我们的生活岂不是会比现在富足得多。
后来我知道,这种想法其实已经被实践过了,那不就是计划经济吗?
以后的岁月中,我又时不时地思考这个问题。后来,学习了西方经济学,知道了凯恩斯主义,我隐约感觉到,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的方法,其实是在印钱购物。我又关注了美国两百年来的非常发达的借贷消费模式,既然借贷消费可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印钱呢?何必去借,直接印钱发给他们去买东西不就得了?
越思考下去,我感觉这个问题太值得研究了。我又考察了纳粹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历史,我发现他们其实就是靠印钱购物创造的经济奇迹,几年之内使得德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
有时候我又在怀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过于荒谬?一直在徘徊,不敢动笔把这些写下来。
而到了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想无论如何要把这些东西写进去了,列好了提纲,心里仍然有些忐忑。
非常幸运地,在2010年1月1日深夜,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凌晨三点,已经睡着的我突然醒了一下(经常如此)。没了睡意,我就用手机上网去看看财经新闻,去一些知名的财经论坛、博客看些文章。
突然,我发现了一篇署名蔡定创的文章,里面竟然在大谈“印钱消费”,我感觉他说的东西和我的思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在他的博客中找到了他的qq。没想到,如此深夜他竟然在线,我们聊起来了,以下是当时的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