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精彩片段:
第六章 海外侧目的中国新移民潮
跨国流动的经济大移民
王辉耀
近亿的经济移民潮
有着过千万人口的纽约被称为世界之都,不只是因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也因为这个城市在外国出生的公民都已经超过了一半,并且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人才。
这个城市有几百万人是来自国外,并且顺利地获得了国籍,享有与本地公民一样的权利。而这个城市的繁华拥挤不亚于中国的北京、上海,想来到这里发展的有整个世界的人。这个城市把人和人才看得比户籍和权利更重要,这种思路在许多国家、许多城市都看得到,但是目前的北京、上海距此还十分遥远。
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数据,2005年的国际移民总数为1.95亿,2010年约为2.14亿,五年间,每年平均增长1.8%。
从国际移民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来看,国际移民占世界人口比例从2005年的3.0%增长到2010年的3.1%,5年间仅仅增长了0.1个百分点。2000年世界总人口是61.15亿,2010年世界总人口数为69.09亿。10年间世界人口净增长7.94亿,而同期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人口总数仅仅增长了0.44亿,世界人口净增长数量有94.96%都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客观上蕴含着国际移民的巨大需求潜力。
北美洲和欧盟地区是全球移民的主要集中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国际移民占各自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都超过10%,都在400万人以上。其中,澳大利亚的外国移民所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25.7%。另外,目前美国一年接纳移民总数都超过100万,加拿大超过20万,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超过10万。而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移民占总人口比例都没有超过2%。
移民的多少和素质,往往折射了一个城市的繁华与国际化程度。几乎每个去过纽约的人都会意识到,中国的北京、上海与之相比,在人口构成上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纽约,2007年出生在国外的纽约市美国公民人数已经达到50.8%,但与北京、上海不同的是,这里的外来人口不是“外国人”,许多人都已经持有美国护照,也自视为“美国人”以及纽约的主人,这是从数量到深度的不同。在北京,连外地户籍的中国公民都很难获得北京户口,以及相应对等的权利。
美国是全世界的第一移民大国,当今世界每5个移民中就有1个生活在美国。截至2010年,美国接纳的移民总数已经超过4000万。在21世纪之初,每年批准的移民绿卡都超过100万。
“9·11”之后每年批准的绿卡数目少了二三十万,但从2005年开始又重新突破了100万大关。其中,近30年间批准给中国人的绿卡有110万之多。而加拿大大约每年就批准大约25万张移民绿卡,澳大利亚少一些。不过,这只是相对于美国而言。因为在其他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一年批准的绿卡不过几百张。
在全球2亿多移民当中,通过技术工作签证、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前往国外生活与工作的人,无论从规模还是比例来看,还都呈现着一种持续的增长趋势。在30年以前,加拿大来自中国的移民大约三分之二是亲属移民,目前则有三分之二是通过经济移民的方式获得批准,包括先申请留学签证和工作签证的技术人才、专业人士、投资者和企业家,只有大约四分之一是作为已经定居者的亲属获得申请许可,另外一小部分人是基于某种其他理由被接纳。
如果只看劳动者跨国流动,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移民流动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但是,如果只计算高技术工作签证、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等人才的跨国流动,就会发现大部分流动尤其是单向的高技能移民都流向了欧美发达国家,超过三分之一是流向了美国,一半以上的经济移民是流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跨国流动多半是非移民的行为,包括大量的劳工流动。发达国家也有相当数量人才流向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短期流入和工作,而非移民。这也造成了“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人才竞争格局。
当今世界,全世界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一半以上是流向了美国,四分之一的留学生是去美国深造,大约一半的留学博士最终会留在美国工作。虽然中国、印度是近20年美国数量最大的人才供应国,但欧洲、加拿大一样无力扭转人才流向美国的“逆差”。在2003年,整个欧盟大约有40万高级人才在美国工作,其中75%的欧洲籍高级研究人才愿意继续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