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 精彩片段:
第六章 软实力,更触动世界
七、崛起的中国精神
历史好像注定要考验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而且选择了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2008年。先是遍及半个中国的冰冻雨雪灾害,后是拉萨暴乱、奥运火炬在西方传递受阻,后来又发生了天府之国的山崩地裂。这些突如其来的挑战,对中国的综合实力是一种考验、对我们的发展模式和体制能力是一种考验、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也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以高分通过了这些考验:一场冰冻雪灾,回家的路变得异常艰难,但举国上下同心协力,以决心和爱心,渡过了难关。藏独反华势力的挑衅,未能实现他们所期望的“袈裟革命”,反而使全世界华人前所未有地团结一致。四川地震,举国同悲,世界震惊。国人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大灾大难,也衬托出了我们国力的增强和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回头一看,这些坏事在某种意义上都变成了好事,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团结,这样自信,这样坚如磐石。
世界将会特别地记住中国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所显示出来的中国力量、效率、责任以及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因为这一切触动了世界。事实证明:我们的发展模式,虽不完美,但在过去30年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数千年的积贫积弱的局面,中国今天的力量令人惊叹:这么多的物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起来,真是要钱有钱,要物有物,要人有人,民间善款几天内就超过百亿。我们的军人、医生、护士、援救人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恪守职责、奋不顾身。一个印度尼西亚朋友问我:“绵阳是中国的发达地区吗?”我说不是。他说:“那怎么会有高速公路、连锁超市,还有那么多汽车、彩电和手机?”我们给受灾居民的补贴是每人每月600元,日均20元,超过了世界一半人口的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约等于12元人民币)。如果没有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这一切怎么可能。
我们的体制创造了中国效率,令世界惊讶。政府不同部门的协调,快速、高效、有序,十几万精锐部队,数十个专业兵种,近400支专业救援队,近5万医务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第一线,很快覆盖了每一个受灾的村庄。没有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我们国家的管理和协调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效率。
中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次磨难中也得到了充分显示。数十万自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拖着行李箱,背着包袱,开着自驾车,从全国各地涌向灾区。他们不少人属于中国迅速崛起的新兴阶层,从企业家到公司雇员,从车友会会员、户外运动爱好者到年轻的网络发烧友,他们构成了这次抗震救灾的一支生力军。我们的公民社会与政府力量实现了高度的良性互动,共同构筑了一个强大的援救体系。我们国民的个人选择已空前的多样化,却又与社会的整体意志空前一致,这一切对于中国的社会进步,对于中国今后公民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次抗争中,我们还看到了大量闪光的中国元素。我们的领导人实践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古训,他们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指挥救灾。我们的教师实践着“为人师表”的格言,奋不顾身地抢救学生。我们十几万军人,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拼命救人,将军冲在最前面,身先士卒,不辱使命,体现了西方难以理解的“人民军队”的理念。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展现了这么多中华传统中的人性光辉。我们老百姓的最普通的人性细节,打动了很多外国人:一个家毁人亡的老妇,把自己的矿泉水让给外国记者喝;摩托车司机把外国人从交通不便的地区带了出来,执意不肯收费;一个个连锁超市免费向灾民提供商品;德国志愿者把捐助的帐篷送给受灾的乡亲,乡亲们一定要用几篮子鸭蛋回赠,中国人不白拿别人的东西。英国记者在映秀村看到死去孩子留下的作业本,上面是孩子抄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方块字,他感慨地说:中国一个落后村庄孩子的作业可以使所有英国的同龄孩子感到惭愧。外电普遍惊讶:尽管是这么大的一场灾难,受灾的人数和地域超过美国的新奥尔良市数十倍,但恶性的趁火打劫事件几乎没有,而美国2005年一场“卡特里娜”风灾,出现了很多起抢劫、强奸和枪杀案件。
我们做到了很多西方国家未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的领导人在地震2小时后就登上了飞向灾区的飞机。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来,美国前总统布什还继续在他的德州农场休假,布什也因此受到了当时美国媒体的批评。我们的军队在地震后20分钟内就启动了应急反应机制,数万军人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抗震救灾。相比之下,2007年夏天,希腊经历了罕见的森林大火,但希腊军队调度乏力,错过了救灾的最佳时机,结果酿成了生命、财产和生态的巨大损失。我们把拯救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一线希望,百倍努力”,最后救出的人包括一位被埋在废墟达160多个小时的80多岁的孤寡老人,而法国2003年8月突来的热浪,造成了1万多老人非正常死亡,令世人震惊。在人权方面,虽然中国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在尊重生命权方面,中国今天的伟大实践足以让天天谈论人权的许多西方国家汗颜。
多少人曾担心,经济市场化的大潮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冷漠、自私和互不信任,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表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何等深厚,大家不分地区、不分阶层、不分贫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最高领导人到“80后”的士兵和志愿者,都展现了血浓于水的人间真情和一个个具体的爱国行动。这场抗震救灾也成了我们社会人心向善、心灵历练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事实证明:在中国走向富裕的过程中,我们独特的文化底蕴,一旦激活,就能促使我们社会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中国力量、效率、责任和文化元素的背后,是一种伟大的中国精神的崛起。这种精神的特点是:为政就必须励精图治,为民就必须兢兢业业,人心就是要向善,社会就是要和谐,民心就是要坚毅,民族就是要团结。在我们社会走向现代化和多元化的今天,这种精神的崛起尤为可贵。
世界普世价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同文明取长补短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无人可以垄断,其发展也正未有穷期,中国人要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精神为“民主”理念注入了新的元素:民主不能止于投票,民主必须落实到良好的政治治理,治理必须“以人为本”,必须高效勤政。中国精神也为“人权”理念注入了新的内容。
人权应以人性为基础,人权可以和先人后己的责任感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对于那些只知从个人自由角度来解读人权的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境界。
2008年5月19日下午21点28分,13亿中国人为地震罹难者默哀。但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哀悼结束后,聚集在广场的群众迟迟不愿离去,他们眼里含着泪花,大声呼喊“汶川,顶住,四川,挺住,中国,加油!”我从电视上看到这个场景,心灵很受震动。这种场景不会出现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精神,因为惟有我们才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传承;惟有我们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惟有我们才有上千年领先世界之后因内忧外患而跌入低谷的悲壮;惟有我们才有通过改革开放而重新崛起并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抱负,这一切最终都体现在“中国,加油!”这一句发自中国人内心的呐喊之中。
这种中国特有的精神触动了世界。
西班牙《世界报》这样说:“这些志愿者、战士和救援人员不屈不挠的精神把这个已经无数次遭受过外来入侵和各种灾难的国家一次又一次地从废墟中拯救过来。”而中国在过去30年经历了巨变,它的人民就是比别人“走得更快,工作得更勤奋,而且看得更远。”美国媒体也感慨:“在8级地震的废墟上站起来的中国,是那么令人惊讶的现代、灵活、开放。”俄新社也发表评论:“我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往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次地震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仁爱的中国,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中国,一个坚不可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