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周易全解_孔子对《周易》的个案分析

金景芳
古典文学
总共67章(已完结

周易全解 精彩片段:

孔子对《周易》的个案分析

【原文】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①,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交。言天下之至喷,而不可恶也②;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逐者乎③?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选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还,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④;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眺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⑤;同心之言,其臭如兰(6)”。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7),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7),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8),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四,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11)。君不密(12),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凡事不密,则害成(13);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四?《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分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16)。慢藏诲盗,冶容诲淫(17)。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18)。”

【注释】

①赜(Ze):繁杂。拟:模拟。物直:事物的特点,特征。②恶:意思是胡言乱语。③迩(er):近。④枢机:控制弯弓发射的装置,比喻关键所在。⑤利:锋利。金:金属。(6)臭(Xiu):气味。(7)错:用作“措”,意思是放置。(8)斯:此,这种。术;方法。(9)伐:夸耀。德:这里的意思是自满。厚;敦厚。(10)辅:辅佐。(11)阶:台阶,阶梯。(12)密:慎密。(13)几:用作“机”,意思是重大。几事:重大的事。(14)盗:盗贼,强盗。(15)乘:这里指车。器:用具。够慢;怠慢,轻慢。(17)诲:教,劝。冶容;妖艳的容貌。(18)盗之招:意思是招盗,招惹盗贼。

【译文】

圣人用卦画来显示天下万物的繁杂现象,模拟万物的形态姿容,反映它们的特征,因此称为卦象。圣人用卦象来显示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观察运动变化中的普遍联系,以推行立身处世的准则和规范,加上文辞,用以判断吉凶,因此称为支。言说天下万物最繁杂的现象,不能妄自开口;言说天下万物最复杂的运动,不能胡言乱语。拟出卦象,然后言说,琢磨探求,然后行动,经过比拟和讨论,来把握事物的变化。

作品简介: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

作者:金景芳

标签:古典玄学中国历史

周易全解》最热门章节:
1言与意的矛盾2孔子对《周易》的个案分析3《周易》能告诉我们什么4君子是上天的宠儿5万物自天地始分6未济(卦六十四)—谁能说既济是福7既济(卦六十三)——谁能说不济是祸8小过(卦六十二)—开明通达的批评观9中孚(卦六十一)—久已远去的仪式10节(卦六十)—倡导节俭和守礼节
更多『古典文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