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有草 精彩片段:
再爱田园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人和田园的关系非常亲密,人爱田园爱得如胶似漆。也因了这爱,为田园的归属曾发生过无数的争吵、械斗和战争,产生过很多含着泪水和鲜血的故事。曾经,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男人最理想的人生追求。
但渐渐地,中国人对田园的爱意在变淡。
这种变化的起点说不太清,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化以后,这种变化越发明显起来。最初,人们只是不再关心田园里的收成,收多收少与己无关;后来,是像男人不再心疼自己女人一样的不再疼她,任其贫瘠荒芜;再后来,开始对她厌恶甚至有了恨意;最后,像那些对妻子不忠的男人一样对她开始了背弃和逃离。
我们那一代,逃离田园的方法是去当兵。
接下来,有些人是想法子让工厂招工。
后来,是考大学。
再后来,是进城打工、做生意。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人们逃离田园的速度也更快了。总之,想尽一切办法逃离田园,再也不和她相伴过日子。
不爱之后,就分手。实在无法分手的,便常常叹气:唉,咱命苦,只能困到在这田地里。在整个中国,已没有几个人真心实意地想种地。
细究人们不爱田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田园里劳作最苦。要受风刮日晒雨淋,要弯腰屈腿缩肩,要一身土一身灰,还怕天旱、水淹、冰雹砸,要对老天爷小心翼翼。
其二,在田园里劳作回报太低。改革开放前,干一天挣的工分也就值几分钱;改革开放实行分田到户后,一亩地一年也就挣几百元千把块,连进城当个保洁工也比种田强。
其三,在田园里劳作太乏味。听不到音乐,看不到电影和歌舞,喝不到咖啡和干红葡萄酒,没有城里的那份热闹。
其四,在田园里劳作最被人看不起。种田人是中国最低等的人,谁都可以看不起他们,谁都可以嘲讽取笑他们。
但不管有多少原因,人都不应该不爱田园。因为,是田园,养育了我们,供给我们每天吃的东西,没有田园,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