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_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白先勇
文学理论
总共129章(已完结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精彩片段: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从第五十回一直到七十四回为止,讲贾府之盛可以说一波一波往上翻。大观园的“冬艳图”插进了薛家小妹薛宝琴,曹雪芹写她的美好像还胜过宝、黛,而且才高八斗,能诗能文。但她在整个《红楼梦》里,只是一个装饰性的(decorative)人物,就是多了一个才女,多了一个美人,对于整个情节的推展,或是有关贾府的命运,并没有扮演任何角色。她是增加了热闹的气氛,若没有这个人,好像少了一点什么。那个热闹要写到尽,写到顶,原来的几个女孩子们还不够,还要加这么一个人来。她们作完诗又作谜语。宝琴这个女孩子据说很年轻的时候,跟着家里到处游山玩水,很多古迹她都走过,相当博学,她就一连写了十个谜语,以各式各样的古迹为题,也是十首怀古绝句。

曹雪芹在这个地方有点炫才了,炫耀他的知识他的才,他的确无所不知,假借了薛宝琴这个人,写了这么十首怀古诗,以古人的故事,古迹的故事,来打十个平常的俗物。这十个谜语好多红学家在猜,譬如第一个《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是“走马灯”。大概讲那些英雄人物只留下名姓,周而复始在里面转。这十首诗前面的八首,《赤壁怀古》、《交趾怀古》、《钟山怀古》、《淮阴怀古》、《广陵怀古》、《桃叶渡怀古》、《青冢怀古》、《马嵬怀古》,都是古迹史迹倒不稀奇,谜底有“喇叭”、“傀儡”等等,甚至跑出个“马桶”,反正揣测纷纷。我要提出的是最后两首,一个是《蒲东寺怀古》,一个是《梅花观怀古》,按理讲,“蒲东寺”可能应该是《西厢记》里张生和莺莺小姐相会的“普救寺”,还待考证。这最后两首,一个是写《西厢记》,一个是写《牡丹亭》。《西厢记》跟《牡丹亭》这两出戏跟它们的主题,常常出现在《红楼梦》里。记得林黛玉看《西厢记》吗?听到《牡丹亭》曲子时那个感应,“心动神摇”。元妃省亲的时候点的戏里面,也有《牡丹亭》,所以从头贯串到尾,曹雪芹不断在用这两个作品,元代的、明代的作品。在中国的文学里,不管是戏剧也好,小说也好,要选三本表现中国爱情观的作品,那就是《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它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的浪漫文学、抒情文学一路下来的。我对《牡丹亭》有偏爱,我想《牡丹亭》又高过《西厢记》,《红楼梦》又高过前面这两本,对于情方面的诠释,《红楼梦》是无所不包,更加广大了。

看看《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讲什么呢?讲红娘嘛!莺莺跟张生,红娘撮成好事,谜底打的是“手提的灯笼”。这不难联想。下面这首《梅花观怀古》,当然讲的是《牡丹亭》里的故事。“不在梅边在柳边”,这是很有名的一句,杜丽娘写在她的画上的一句诗,暗含了柳梦梅的名字。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个讲的是“团扇”,倒蛮有道理,秋扇见捐,就是秋天以后扇子不用了。春香手上拿的那把扇子,真的是团扇,杜丽娘那把扇子是折扇,所以谜底打团扇很合理。

曹雪芹只要有机会,就把《西厢记》跟《牡丹亭》拉进来,不管是《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在勇于追求爱情方面,都是打破当时的社会禁忌,在某方面来说,通通是反儒家的精神,尤其《西厢记》,以前好人家的女孩子是不准看的,西厢诲淫,女孩子看了思想会走偏。实际上看不看呢?薛宝钗是一个淑女,她也偷看的,当时的青年男女,会偷偷地看这些东西,满足他们对于恋爱的渴求。不过在表面上还是要维持大门大户遵从儒家的规矩,像薛宝钗,一听宝琴这两首怀古是以《西厢记》、《牡丹亭》为题材的,就来道学一番,说:“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李纨也主张:“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好像没有历史出处的就有那么点不入流的味道,让他们几个讨论一下。其实曹雪芹就是要突出《西厢记》跟《牡丹亭》的这个曲词的。

这一回的后半部分,有几个地方的细节非常可观。《红楼梦》的神话架构、象征的意义很高,它的写实功夫,任何细节一点也不放过,中国十八世纪的贵族生活,都反映在《红楼梦》的那些细节里,这回就是个例子。袭人的母亲病了,她要离开府中回家探视。袭人是宝玉的丫头,当然她的身份也相当重要,因为宝玉宠她,她在王夫人面前又是兢兢业业、很谨慎的一个丫头,贾母也相当喜欢她。袭人的母亲病危,贾府也蛮有人道精神的,让她回去最后陪伴一下。袭人走之前要到凤姐那儿去报到,给凤姐检查一下,因为贾府的丫头出去要有派头,她也代表了贾府,所以袭人自己是丫头,还要有丫头跟着,后面媳妇、小子前呼后拥五六个人。袭人打扮得也不错了,瞧!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也是穿金戴银了。凤姐一看,不行!那个大氅、皮毛还不够,她说:“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倒是好的;但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凤姐就吩咐拿她自己一件没穿过的大氅,说出毛出得不太好,自己不太喜欢,要袭人穿上,从头到脚把她装扮起来。她说:“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一个一个像‘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宝玉的丫头,从贾府出去的人,可不能有半点差池,这就是他们的规矩。这种地方,我想曹雪芹很可能自己以前过过这样的好日子,否则谁会想到一个丫头出去,还有这种的派头、架式,这么巨细靡遗地写,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有时候写到忘我,当年过的是什么好日子,写得兴致勃勃,所以才让人觉得有生命力,完全没有批判或自怜的东西,他想的是东西多么好吃,衣服多么漂亮,连丫头出去都有这些体面。

作品简介:

当八十岁的白先勇,

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

看文学大师白先勇如何细腻解说《红楼梦》这本“天书”,

看二位小说家跨越时空的心灵相印。

《红楼梦》导读是白先勇先生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主要授课之一,分中英文两种课程,持续二十多年。

二○一四年,台大邀请回母校开设《红楼梦》导读通识课,由于《红楼梦》这本“天书”历来的研究、批评、考据、索隐,林林总总,汗牛充栋,各方争议热烈,任何一家之言,都难下断论。白先勇藉三学期的细说,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的小说艺术:神话架构、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检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

《红楼梦》早被公认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更是集大成的才子书,才子书的真正解人,往往需要“惺惺惜惺惺”的风流人物。当今之世,白先勇不正是这种才子?他性好《红楼梦》,熟读大半生,尤其跨越两百多年时空,以小说家与小说家心灵相印,岂非最适当的解人?

白先勇的细说,除了体大思精的掌握全书真意,更在一字一句、一段一落中,处处见出其中个别呈露的微妙涵义。白先勇“要把金针度与人”,绝不止浅层的讲故事,说人物,他透过解构、剖析、抒理、同情……出入宏观与微观,如同曹雪芹书写那么强烈的兴致勃勃,将毕生对《红楼梦》的钻研体会,倾囊相授。

透过这套书详实而精准的整理呈现,不仅对《红楼梦》的欣赏与理解,指出一条康庄大道,更带给读者对传统、对文学、对文化、对人生的感悟与启发。

作者:白先勇

标签:白先勇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红楼梦红学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最热门章节:
1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2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3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4第三十回 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5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6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7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8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9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姐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10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