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课_奈保尔,冰与火——我读《布莱克·沃滋沃斯》

毕飞宇
文学理论
总共11章(已完结

小说课 精彩片段:

奈保尔,冰与火——我读《布莱克·沃滋沃斯》

一个诗人,沃滋沃斯,他穷困潦倒,以讨乞为生,一直梦想着完成他最伟大的诗篇,而最终,他孤独地死去了。——这就是《布莱克·沃滋沃斯》,是《米格尔大街》的第六篇。

比较下来,在小说里头描写诗人要困难一些。为什么?因为小说的语言和诗歌的语言不那么兼容。诗人有诗人特殊的行为与语言,诗人的这种“特殊性”很容易让小说的腔调变得做作。当然了,小说的魅力就在这里,麻烦的地方你处理好了,所有的麻烦将闪闪发光。

奈保尔是怎样处理这个麻烦的呢?铺垫。——你沃滋沃斯不是一个乞丐兼诗人么?你沃滋沃斯不是很特殊、不好写么?那好吧,先铺垫。只要铺垫到了,无论沃滋沃斯怎么“特殊”,他在小说里头都不会显得太突兀、太做作。

什么是铺垫?铺垫就是修楼梯。二楼到一楼有三米高,一个大妈如果从二楼直接跳到一楼,大妈的腿就得断。可是,如果在二楼与一楼之间修一道楼梯,大妈自己就走下来了。奈保尔是怎么铺垫的?在沃滋沃斯出场之前,他一口气描写了四个乞丐。这四个乞丐有趣极了,用今天的话说,个个都是奇葩。等第五个乞丐——也就是沃滋沃斯——出场的时候,他已经不再“特殊”,他已经不再“突兀”,他很平常。这就是小说内部的“生活”。

铺垫的要害是什么?简洁。作者一定要用最少的文字让每一个奇葩各自确立。要不然,等四个人物铺垫下来,铺垫的部分将会成为小说内部巨大的肿瘤,小说将会疼死。我要说,简洁是短篇小说的灵魂,也是短篇小说的秘密。

我们来看看奈保尔是如何描写第三个乞丐的,就一句话——

下午两点,一个盲人由一个男孩引路,来讨他的那份钱。

非常抱歉,我手头上所选用的《米格尔街》是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的。但是,我记忆中的另一个版本叫《米格尔大街》,它有另外一种不同的翻译,同样是一句话——

下午两点,一个盲人由一个男孩引路,来取走他的那一分钱。

我不懂外语,我不知道哪一个翻译更贴紧奈保尔的原文,也就是说,我不可能知道哪一种翻译更“信”,但是,作为读者,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个翻译,第二个翻译“雅”。道理很简单,“来讨他的那份钱”只描写了一个讨乞的动作,而“来取走他的那一分钱”,却有了一个乞丐的性格塑造,——这个盲人太逗了,真是一朵硕大的奇葩,他近乎无赖,天天来,天天有,时间久了,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乞丐了,他可不是“讨”饭来的,人家是执行公务。这个公务员很敬业,准时,正经,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他气场强大,来了就取,取了就走。这样的正经会分泌出一种说不出来的幽默,促狭、会心、苦难、欢乐,寓谐于庄。美学上把“寓谐于庄”叫做滑稽。这才是奈保尔的风格,这才是奈保尔。所以,第二个翻译不只是“雅”,也“达”。

补充一句,美学常识告诉我们——

内容大于形式叫悲壮。——内容太大,太强,太彪悍,形式裹不住内容了,形式就要撕裂,就要破碎,火山就要爆发,英雄就得牺牲,这就是悲壮,一般来说,悲壮的英雄都是在面临死亡或业已死亡的时候才得以诞生;

内容等于形式呢?它叫优美。——它般配,安逸,流畅,清泉石上流,关键词是和谐。大家都知道“和谐社会”这个词,什么意思知道吗?是指“人”这个内容与“社会制度”这个形式高度吻合,在优越的社会制度下面,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身的幸福,就像《新闻联播》里头常见的那样,乡亲们都说:“还是社会主义好。”

作品简介:

►关于阅读,他们这样说:

通过认真阅读小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不管多忙,生活多困苦,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都是不变的巨大喜悦。唯有那喜悦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日本] 村上春树

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毕飞宇这样说:

有时候我把小说看得很重,足可比拟生命。有时候我也会把小说看得非常轻,它就是玩具,一个手把件,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一遍又一遍。

对许多人来说,因为有了足够的生活积累,他拿起了笔。我正好相反,我的人生极度苍白,我是依仗着阅读和写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集结万千读者的热情期待,网络阅读量超千万,2016腾讯书院文学奖获奖作品!

广受好评,最不一样的阅读范本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带你进入最妙不可言的小说世界

你,真的读懂小说了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渴望我的这本书可以抵达文学的千分之一。——毕飞宇

经典不仅仅是文学史上那些德高望重的作品,经典首要的意义是作者与读者的沟通

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与众不同的毕氏解读

以小说家的眼光读小说!

以普通人的姿态读人性 !

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

本书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尔、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讲稿曾发表于《钟山》杂志,广为流传,特结集以飨读者。

作者:毕飞宇

标签:毕飞宇小说课文学评论小说研究鉴赏

小说课》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货真价实的古典主义——读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后记2附录 我读《时间简史》3倾“庙”之恋——读汪曾祺的《受戒》4反哺——虚构人物对小说作者的逆向创造5刀光与剑影之间——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手》6什么是故乡?——读鲁迅先生的《故乡》7奈保尔,冰与火——我读《布莱克·沃滋沃斯》8两条项链——小说内部的制衡与反制衡9“走”与“走”——小说内部的逻辑与反逻辑10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读蒲松龄《促织》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