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被背叛的遗嘱_第五章 寻找失去的现在 十

米兰·昆德拉
文学理论
总共104章(已完结

被背叛的遗嘱 精彩片段:

第五章 寻找失去的现在

我打开写于1985年的海明威传记,由美国一所大学的文学教授杰弗雷·梅耶(JEFFREY MEYERS)所著,我读了关于《白象般的群山》那一段。我所学到的第一件事:这个短篇“可能描绘了海明威对哈德莱(HADLEY,海明威的第一个妻子)第二次怀孕的反应”。接着是如下的评论,我在括号(楷体——中译注)中加进了自己的看法:“把群山与白象——代表无用因素的非真实动物——相比较,喻为不受欢迎的婴儿,对于故事的意义有着关键作用(把象和不受欢迎的婴儿相比较颇为牵强,这不是海明威的而是教授的;它大概是为了准备对小说作情感化解释)。它成为讨论的一个内容,并且引起了富有想象力的、被景色所感动的女人与头脑实在、拒绝加入前者观点的男人之间的对立。……短篇的主题由一系列的两极发展起来:自然的对立于人为的,本能的对立于理性的,思考的对立于闲谈的,活生生的对立于死气沉沉的(教授的意图变得清楚了:使女人成为积极的一极,男人则是道德的消极一极)。男人,自我中心(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人认为男人是自我中心),对女人的情感完全不能接受(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人这样讲),试图促使女人去做人工流产以便能够完全地像他们以前那样。……女人,对她来说,流产是完全违反自然的,很害怕杀死孩子(她不可能杀死孩子因为孩子还没有出生)并伤害自己。男人所说的一切都是虚伪的(不,男人所说的话都是寻常的安慰的话,在这类情景下唯一可能说的话);女人所说的一切都是讽刺的(还有许多别的可能性来解释姑娘的话)。他强迫她同意做这个手术(“我不想你在不愿意时去做它”,他曾两次说,而且什么也不能证明他不是真诚的),为了使她能够重新获得她的爱情(什么也不能证明她对这个男人的爱,以及她已经失去了这个爱),但是他向她要求这样的事本身已经导致她永远不会再爱他(什么也不能使得我们说出火车站这场戏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她接受了这个自我摧毁的形式(毁掉一个胎儿和毁掉一个女人不是一回事),做到了,像陀斯妥耶夫斯基所描写的在地底下的男人或像约瑟夫·K那样,她的个性的分家,这只不过反映了他的丈夫的态度:‘那我就去做,因为我无所谓。’(反映另一个人的态度不是一种分家,否则所有服从家长的孩子都变为个性分家并与约瑟夫·K相像;还有,男人在短篇中没有任何地方被指为丈夫,因为在海明威那里女主人公始终都是姑娘(GIRL);如果美国教授把她全都称为‘WOMAN’,这是有意蔑视:言下之意两个人物便是海明威自己和他的妻子)。然后,她远离他并且……在自然中得到安慰:在麦田、树木、河流和远山中。她的平静的注视(我们对于看到自然在姑娘身上唤醒的情感一无所知;但是无论怎样他们并不平静,因为她紧接着说出的话是苦涩的),当她抬起眼睛向群山寻找求助的时候,让人想起圣诗篇121(海明威的风格愈是简练,他的评论者愈是浮夸)。但是这一精神状态却被固执地继续谈话的男人所破坏(让我们认真来读小说:不是美国人,而是姑娘在短暂离远之后,又重新说起话来并继续讨论;男人没有去追着讨论,他只是想让姑娘安静下来),并把她带向神经质危机的边缘。她于是向他作出发狂的呼喊:‘你可以为我做什么事情吗?……那么,请住嘴吧,我求你。’这使人想到李尔王的‘永远不,永远不,永远不,永远不,永远不’(引用莎士比亚毫无意义和引用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卡夫卡一样)。”

我们来做一个概括:

一、在美国教授的解释中,小说被改变成一堂道德课;流产被预先认为是一种恶,人物被根据他们对此的关系而受到评判:因此女人(“有想象力的”,“为风景所感动”)代表自然、生机、本能、思索;男人(“自我中心的”,“实实在在的”)代表人为、理性、饶舌、暮气(顺便提一下在当代的道德报告中理性代表恶而本能代表善)。

二、与作者传记靠拢(狡猾地将GIRL改为WOMAN),让人以为消极的和不道德的主角是海明威自己,他通过这个短篇作中介,作了一番自供;在这种情形下,对话失去了它的全部的高深莫测的特点,人物没有了神秘,对于读了海明威传记的人来说,这些人物已完全被限定而且一目了然。

三、短篇小说原来的美学特点(它的无心理性,人物的过去有意地被掩盖,非戏剧性特点,等等)没有得到重视;更糟的是,这一美学特点被取消。

四、从小说的基本因素出发(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动身去做流产),教授在发明他自己的小说:一个自我中心的男人正在强迫他的妻子去做流产;妻子蔑视她的丈夫,她永远不会再爱她。

五、这另一个小说绝对平淡并充满陈腔滥调;然而,经过先后同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圣经和莎士比亚相比较(教授成功地在仅仅一个段落里聚集了所有时代的最高权威),它仍保留着自己的伟大作品的地位,并因此而证明,尽管作者道德贫乏,他仍使教授对他感兴趣。

作品简介:

《被背叛的遗嘱》是米兰·昆德拉一部文化随笔,1993年在法国出版。出版至今影响不断,在文学创作和研究界深有影响。书中作者不仅讨论文学的抽象问题,而且也在论述中涉及社会思想以及音乐创作诸方面问题。

《被背叛的遗嘱》从西方小说艺术的鼻祖拉伯雷论起,开篇即谈到了作为小说要素的幽默。作者说:“幽默不是人远古以来的实践;它是一个发明。与小说的诞生相关联。”接着,作者谈到小说是“道德判断被延期的领地”,小说是“创造想象的田园”、“小说的历史作为对历史的报复”等等。特别是对卡夫卡小说艺术以及他在小说历史上的地位分析。可以说独到而精彩纷呈。与文学艺术相关联的,对音乐艺术的论述也贯穿了全文集。

作者一方面对这些“背叛”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反驳。作者首先对这些艺术家的小说和音乐作品作了艺术的分析,提出了作者作为一个小说家、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理解和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作者从人的思想、灵魂意义上对“背叛”行为进行了委婉的谴责。作者认为这些“背叛者”,他们不但设有真正理解、懂得艺术家们的艺术,而且背叛了这些艺术家们——他们逝去的朋友、偶像的灵魂,他们也并不真正地爱这些他们自称“热爱”的艺术家。

在《被背叛的遗嘱》中,米兰·昆德拉思考的是小说创作、小说的艺术以及作为创造者的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的价值和地位。关于“背叛”,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艺术家卓越艺术的误凑,对艺术家死后灵魂的背叛。

从中可以看到,米兰·昆德拉作为小说家,他并不是道德的宣讲者、捍卫耆,也不受权威和常规的约束;他有自己的思想,坚持个人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他真正捍卫的是艺术在历史上存在的独立性和意义。

作者:米兰·昆德拉

翻译:孟湄

标签: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捷克外国文学文学评论

被背叛的遗嘱》最热门章节:
1第八章 道路在雾中 法庭与审判2第八章 道路在雾中 窗口3第八章 道路在雾中 为符合时代精神改变观点4第八章 道路在雾中 细节的策划5第八章 道路在雾中 产生犯罪感6第八章 道路在雾中 对约瑟夫·K的第二次审判7第八章 道路在雾中 K被捕时的奇怪行为8第八章 道路在雾中 什么叫嘲讽?9第七章 家庭的失宠儿 十三10第七章 家庭的失宠儿 十二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