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被背叛的遗嘱_第九章 那里,您不是在自己的地方,亲爱的 四

米兰·昆德拉
文学理论
总共104章(已完结

被背叛的遗嘱 精彩片段:

第九章 那里,您不是在自己的地方,亲爱的

然而,在这里沃格尔也是对的:正是科瓦罗维克的修改使得歌剧更加顺应习俗,从此而参与了它的成功。“喂,让我们对您作些曲吧,但愿人们会爱上您。”但是,现在的时刻是:大师拒绝以这种代价被爱,更喜欢被人憎恨和理解。

一个作曲家拥有什么样的手段可以使自己是怎样就被人怎样理解?海尔曼·布洛赫三十年代在被成为法西斯的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和在移民的孤独中,没有太多的办法:几个演讲会,介绍他的小说的美学;给朋友,给读者,给出版商,给译者们一些书信;他什么都没有忽略,由于极为关心,比如在他的书的封底上所印的短小文字,在一封给他的出版商的信中,他抗议对方请求为《梦游人》把它的小说与霍夫曼斯达尔(HUGOVOWHOF-MANNSTHAL)和史维沃(ITALOSVEVO)相比较。他提出一个反建议:与乔伊斯和纪德相提并论。

让我们在这个建议上停一下:事实上,在布洛赫—史维沃—霍夫曼斯达尔和布洛赫一乔伊斯—纪德两种情况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第一种情况从文字的广义和含混意义上讲是文学的;第二种是专门的小说的(布洛赫自称与纪德的《伪造货币者》同出一系)。第一种情况是一种小的背景,也就是说,地方性的,欧洲中心的。第二种是一种大的背景,也就是说国际的、世界的。布洛赫把自己移到乔伊斯与纪德身边,他要强调的是让他的小说在欧洲背景下被领会;他意识到《梦游人》,与《尤利西斯》和《伪造货币者》一样,是一部把小说形式革命化的作品,它创造了小说的又一美学,而这一美学只能在小说作为它自身的历史底幕上才可能被理解。

布洛赫的这个要求对于任何重要作品都有价值。我永远重复不够:一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国际的大背景之下才能被估价,这一真理对于任何一位处在相对的与世隔绝中的艺术家都会是必须的。一位法国的超现实主义者,一位“新小说”的作者,一位十九世纪的自然主义者,都是由一代人,一场世界闻名的运动推举出来,他们的美学纲领可以说先于他们的作品。但是,贡布罗维茨,他在哪个位置?如何理解他的美学?

他1939年离开自己的国家,年龄35岁。作为艺术家的身份证,他随身只带唯一一本书《费迪杜克》(FER-DYADURKE),才华横溢的小说,在波兰鲜为人知,在其他地方默默无闻。他在远离欧洲的地方,拉丁美洲下了船。他孤独一身,令人难以想象。拉美的伟大小说家们从未接近过他。波兰反共的移民群对他的艺术乏有兴趣。十四年间,他的情况一无改变,大约1953年他开始写作并出版了他的《日记》。人们在其中对于他的生活得不到什么东西,它主要是陈述他的立场,一番永远的自我解释,美学的和哲学的,一部关于他的“战略”的教科书,或者更好一些:这是他的遗嘱;并非他已想到了他的死;他只是想到把他自己对自己和他的作品的理解作为最后的和最终确定的意愿公诸于人。

他以三个关键—拒绝来界定他的立场:拒绝屈从于波兰移民的政治介入(并非因为他抱有亲共的同情态度,而是因为介入的艺术其原则令他反感);拒绝波兰的传统(按照他的想法,只有反对“波兰性”、动摇其沉重的小说遗产,才可能对波兰作一些有价值的事);最后,拒绝60年代西方的现代主义,贫瘠的现代主义,“对现实不诚实的”,在小说艺术方面疲软的,大学式的,冒充高雅的,沉浸在它的自我理论化中的现代主义(并非由于贡布罗维茨少一些现代,只是他的现代主义是不同的)。尤其是第三条“遗嘱”甚为重要,具有决定性,同时又被顽固地错误理解。

《费迪杜克》出版于1937年,比《恶心》早一年。但是,贡布罗维茨默默无闻,萨特则名声显赫。《恶心》可以说,在小说的历史中,剥夺了应属于贡布罗维茨的位置。在《恶心》中,存在主义哲学穿上了小说的可笑服装(仿佛一位教授,为了给打瞌睡的学生们开心,决定用小说的形式给他们上一课),而贡布罗维茨写的是一部真正的小说,把过去的喜剧性小说的传统(在拉伯雷、塞万提斯和菲尔丁的意义上)重新继承起来,使得关于存在的问题在他那里出现在非—认真的和滑稽的目光下。

《费迪杜克》属于那些重大的作品(与《梦游人》和《没有优点的男人》相提并论)。它们开始了,我以为,小说历史的第三时,重新复活了被忘却的前巴尔扎克小说的经验,并夺取了过去被认为属于哲学的领域。《恶心》,而不是《费迪杜克》成为这一新的方向的样板,产生了令人遗憾的后果:哲学与小说的新婚之夜在相互的烦恼中渡过。贡布罗维茨的作品,布洛赫的作品和穆齐尔的作品(以及卡夫卡的作品,当然)在它们诞生后三十年才被发现,不再有必要的力量去吸引一代人,和创造一个运动:它们由别的美学派别所阐述,后者在许多方面与他们对立,它们被尊重,甚至欣赏,但是没有被理解,以致我们世纪小说历史中最伟大的转折的发生并没有受到注意。

作品简介:

《被背叛的遗嘱》是米兰·昆德拉一部文化随笔,1993年在法国出版。出版至今影响不断,在文学创作和研究界深有影响。书中作者不仅讨论文学的抽象问题,而且也在论述中涉及社会思想以及音乐创作诸方面问题。

《被背叛的遗嘱》从西方小说艺术的鼻祖拉伯雷论起,开篇即谈到了作为小说要素的幽默。作者说:“幽默不是人远古以来的实践;它是一个发明。与小说的诞生相关联。”接着,作者谈到小说是“道德判断被延期的领地”,小说是“创造想象的田园”、“小说的历史作为对历史的报复”等等。特别是对卡夫卡小说艺术以及他在小说历史上的地位分析。可以说独到而精彩纷呈。与文学艺术相关联的,对音乐艺术的论述也贯穿了全文集。

作者一方面对这些“背叛”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反驳。作者首先对这些艺术家的小说和音乐作品作了艺术的分析,提出了作者作为一个小说家、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理解和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作者从人的思想、灵魂意义上对“背叛”行为进行了委婉的谴责。作者认为这些“背叛者”,他们不但设有真正理解、懂得艺术家们的艺术,而且背叛了这些艺术家们——他们逝去的朋友、偶像的灵魂,他们也并不真正地爱这些他们自称“热爱”的艺术家。

在《被背叛的遗嘱》中,米兰·昆德拉思考的是小说创作、小说的艺术以及作为创造者的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的价值和地位。关于“背叛”,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艺术家卓越艺术的误凑,对艺术家死后灵魂的背叛。

从中可以看到,米兰·昆德拉作为小说家,他并不是道德的宣讲者、捍卫耆,也不受权威和常规的约束;他有自己的思想,坚持个人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他真正捍卫的是艺术在历史上存在的独立性和意义。

作者:米兰·昆德拉

翻译:孟湄

标签: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捷克外国文学文学评论

被背叛的遗嘱》最热门章节:
1第二章 圣-加尔达被阉割的阴影 四2第二章 圣-加尔达被阉割的阴影 三3第二章 圣-加尔达被阉割的阴影 二4第二章 圣-加尔达被阉割的阴影 一5第一章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6第一章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欧洲小说7第一章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三个时代的冲击8第一章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在伟大原则的阴影之下9第一章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即兴与结构10第一章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小说的历史作为对历史的报复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