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被背叛的遗嘱_第一章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米兰·昆德拉
文学理论
总共104章(已完结

被背叛的遗嘱 精彩片段:

第一章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这使我最后一次回到巴努什上来。在《庞大固埃》中,巴努什爱上了一个妇人,要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她。在教堂里,正在做弥撒的时候(这不正是一个绝妙的渎圣吗?)他向她说了些让人不知如何是好的下流话(这在今天的美国,因为性骚扰,可能坐130年监狱),当她不想听的时候,他便把一只发情的母狗的性物甩在她的衣服上。她走出教堂,四周所有的公狗(60万零14只,拉伯雷说)追在她后面跑,并朝她撒尿。我记起自己20岁的时候,在工人宿舍里,床底下压着捷克文版的拉伯雷,我不止一次给那些对这本大厚书好奇的工人读起这个故事,他们很快就把它记熟在心里,尽管这是些具有农民的或者说保守的道德观念的人,在他们的笑声里,对这个用说话和小便进行骚扰的人却没有丝毫谴责;他们特别喜欢巴努什,喜欢到用他的名字给自己的伙伴起外号的程度,但是他们没有把这名字给一个爱追女人的人,绝不是,而是给了一个以天真和过于恪守童贞而出名的年轻小伙子,后者连在淋浴下被人看到赤裸的身体也感到害羞。我听到这些工人的喊声就像发生在昨天:“巴努尔克(这是我们捷克文对这个名字的发音),去淋浴!不然我们用狗尿来冲你。”

我总是听到这片讽刺朋友羞怯的可爱笑声,但同时,它对这个羞怯表达了一种近乎赞叹的温柔。对于巴努什在教堂里对妇人的猥亵,他们十分喜欢,同时他们也喜欢那妇人用自己的贞操来作为回敬,而她,这使他们特别高兴,却被狗尿惩罚了一番。我的往日的朋友们,他们同情谁呢?同情羞怯?同情无廉耻?同情巴努什?同情妇人?同情那些让人羡慕的特权——往一个美人身上撒尿?

幽默:天神之光,把世界揭示在它的道德的模棱两可中,将人暴露在判断他人时深深的无能为力中;幽默,为人间诸事的相对性陶然而醉,肯定世间无肯定而享奇乐。

但是幽默,请记住奥塔维欧·帕兹的话,是“现代精神的伟大发明”。它不是从来就在那里,也不会永远在那里。

我的心抽紧,想着巴努什不再让人发笑的日子。

作品简介:

《被背叛的遗嘱》是米兰·昆德拉一部文化随笔,1993年在法国出版。出版至今影响不断,在文学创作和研究界深有影响。书中作者不仅讨论文学的抽象问题,而且也在论述中涉及社会思想以及音乐创作诸方面问题。

《被背叛的遗嘱》从西方小说艺术的鼻祖拉伯雷论起,开篇即谈到了作为小说要素的幽默。作者说:“幽默不是人远古以来的实践;它是一个发明。与小说的诞生相关联。”接着,作者谈到小说是“道德判断被延期的领地”,小说是“创造想象的田园”、“小说的历史作为对历史的报复”等等。特别是对卡夫卡小说艺术以及他在小说历史上的地位分析。可以说独到而精彩纷呈。与文学艺术相关联的,对音乐艺术的论述也贯穿了全文集。

作者一方面对这些“背叛”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反驳。作者首先对这些艺术家的小说和音乐作品作了艺术的分析,提出了作者作为一个小说家、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理解和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作者从人的思想、灵魂意义上对“背叛”行为进行了委婉的谴责。作者认为这些“背叛者”,他们不但设有真正理解、懂得艺术家们的艺术,而且背叛了这些艺术家们——他们逝去的朋友、偶像的灵魂,他们也并不真正地爱这些他们自称“热爱”的艺术家。

在《被背叛的遗嘱》中,米兰·昆德拉思考的是小说创作、小说的艺术以及作为创造者的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的价值和地位。关于“背叛”,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艺术家卓越艺术的误凑,对艺术家死后灵魂的背叛。

从中可以看到,米兰·昆德拉作为小说家,他并不是道德的宣讲者、捍卫耆,也不受权威和常规的约束;他有自己的思想,坚持个人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他真正捍卫的是艺术在历史上存在的独立性和意义。

作者:米兰·昆德拉

翻译:孟湄

标签: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捷克外国文学文学评论

被背叛的遗嘱》最热门章节:
1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斯特拉文斯基自己的地方2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移民的算术3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令人发指的恶之美4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幸福与兴奋5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一个兴奋的男孩6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心灵的枯燥掩盖在感情洋溢的风格背后7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卡夫卡的游戏式的改编8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游戏式的改写9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第三时10第三章 向斯特拉文斯基即兴致意 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品为上半时恢复名誉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