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生物学_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第四节 家蚕杂交育种

汪子春陈宝绰
科普学习
总共39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生物学 精彩片段:

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第四节 家蚕杂交育种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凡茧色唯黄白两种。川、陕、晋、豫有黄无白,嘉湖有白无黄。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其嗣变成褐茧。”又说:“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此一异也。”“幻”是变化的意思,“幻出嘉种”,即是变化产生了优良蚕种。这两则记载说明,当时蚕农做了两组家蚕的杂交工作。其一是,将吐黄丝的雌蚕与吐白丝的雄蚕杂交。其二是,雄性的“早种蚕”与雌性的“晚种蚕”杂交。

我国幅员广大,各地气候环境殊别,勤劳智慧的中国历代人民,在长期的养蚕生产实践中,选育出了许许多多的家蚕品种。就化性而言,有一化性蚕、二化性蚕和多化性蚕。一化性蚕和二化性蚕是明代嘉湖地区养蚕生产中最常饲育的蚕。《天工开物》中所说的“早雄配晚雌”,就是将一化性的雄蚕蛾与二化性的第一化雌蚕蛾杂交。《天工开物》明确指出杂交双方的雌、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现代养蚕学家对家蚕化性遗传研究证明,一化性蚕与二化性蚕杂交,它们的第一代杂交种的化性是与亲代雌性的化性一致的。如果亲代雌性是一化的,那么第一代杂交种也是一化的,如果亲代雌性是二化的,那么杂交品种就是二化的。

根据家蚕杂交的这个遗传规律,可知《天工开物》中提到的“早雄配晚雌”所产生的“嘉种”乃是二化性的。这在生产上是有直接意义的,它可以作为夏蚕种应用于生产。

在通常情况下,饲养夏蚕,是用“晚蚕”来传种的。《天工开物》中说:“凡蚕有早、晚二种,晚种每年先早种五、六日出,结茧亦在先,其茧较轻三分之一。若早蚕结茧时,彼(指晚种第一化蚕)已出蛾生卵,以备再养。”虽然二化性的晚种蚕,可以用来传种饲育夏蚕,但正如《天工开物》所指出的那样,它的蚕茧量要比一化性的早种蚕轻1/3。大家知道,二化性的晚种蚕常常显示体质强健、耐高温、适于夏季高温环境中饲育等优良性状。但这种蚕的茧丝量确实较轻。而早种蚕无论茧量或丝质都比晚种蚕好。但是这种蚕的体质弱,抗高温能力低,同时还由于它是一化性的,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夏季传种。通过这两个品种的杂交,杂交品种往往综合了双亲优良的性状。明代嘉湖地区的蚕农,在长期实践中,看到了杂交品种的优势,所以被他们称之为“嘉种”。

明代嘉湖地区蚕农开创了家蚕人工杂交育种的先例。《天工开物》这部书出版后,在国内外都受到重视。在日本,它成为德川时代日本人普遍阅读的书籍。19世纪中叶,《天工开物》中有关养蚕的文字,也由法国汉学家译成法文在欧洲流行。作为养蚕生产比较发达的日本和法国,对《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养蚕技术,自然会加以重视。 日本养蚕学家于18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从事家蚕人工杂交工作。最初,他们也是用一化性春蚕种和二化性春蚕种进行杂交以制取杂交品种的,这或许是受《天工开物》记载的影响。

作品简介:

采集植物和渔猎野生的动物,是远古时候祖先们获取食物最重要的方式。他们辨认和品尝各种野生动、植物,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经验和知识。尽管当时还没有出现文字,这种经验和知识,已经通过口头相传或简单的图画而得到流传和积累。

作者:汪子春 陈宝绰

标签:汪子春陈宝绰中国古代生物学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科技专题

中国古代生物学》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第五节 吴其浚与《植物名实图考》3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第四节 谱录的新发展4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第三节 水产动物志《闽中海错疏》5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6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第一节 朱橚《救荒本草》7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第四节 家蚕杂交育种8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第三节 对生物遗传变异的利用9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第二节 对生物遗传变异的认识10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第一节 生物遗传概念和气种说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