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精彩片段:
第五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衰落
第十二节 康熙皇帝的科学活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ye页〕,因年号为康熙,故俗称康熙皇帝。他是清朝的一代圣主,在位61年,奠定了有清一代的基业。他文武兼备,博学多才,尤其在科学技术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对于当时中国的科技事业有重大的贡献,因而称之为清代杰出的科学家,亦不为过。
1661年,八岁的康熙即皇帝位。1667年,他14岁时亲政。他即位之始,便面临着中西历法的激烈争斗。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颁行《时宪历》后,一些守旧人士就不断起而反对,但因汤若望深得顺治皇帝之宠爱,而未能成功。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又再次发难,以《时宪历》封面有“依西洋新法”字样,指控汤若望“窃正朔之权予西洋”。1664年,康熙即位后三年,杨光先再次上书,指控汤若望谋反,鼓吹“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当时主持朝政的鳌拜把汤若望和另一在钦天监工作的耶稣会士南怀仁(F.Verbiest)囚禁入狱,1665年议决处汤若望等凌迟或处斩。恰遇当年4月京师连日地震,宫中又遭火灾,这在古代被视为上天警告,于是太皇太后谕令开释。但《时宪历》亦因此被废弃,恢复使用旧历《大统历》和《回回历》,根本不懂历法的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1666年汤若望去世,1669年南怀仁上书指摘旧历之错讹,要求为汤若望案昭雪,于是新旧历法之争又起。
当时举朝百官无一通晓历法,裁决是非的难题摆到康熙面前。年仅16岁的康熙充分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下令争议双方“预测正午日影之处,测验合与不合”。又传谕大学士等20人一起到北京观象台,检验双方所推立春和雨水时刻、月亮、火星、木星的位置等的准确度。结果南怀仁所预测逐项皆符,而依旧术所推算却逐项皆误。由之,康熙罢黜杨光先,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编定历法。由这一事件,康熙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下决心学习科学知识,“凡万几余暇,即专心于天文历法二十余年,所以知其大概,不至于混乱也。”他先后向南怀仁、张诚、白晋等传教士学习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医药学、地理学,以及火炮制造等知识,同时也向当时著名的中国数学家梅文鼎等学习传统的历算知识,成为通晓中外科学技术的君主。
他曾用带有望远镜的仪器在野外作地形测量,实测山的高度和任何二点间的距离;
他曾用四分象限仪实测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进而求出当地北极出地高度;
他曾用日晷的测量结果,推算当日正午的日影长度;
他曾预测1690年2月28日的日食,并率大臣于当日同往观象台验正;
1689年南巡江宁府时,他根据当地北极出地高度研究老人星的出没问题,进而纠正《辽史·穆宗纪》关于辽都临潢(在热河境内)老人星记载的错讹;
……
在康熙皇帝的倡导下,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得到较快地传播,影响面也迅速扩大,中国固有的科学技术亦以此为契机有了一定程度的复兴。
在康熙的科学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说是《数理精蕴》的编译和全国地图的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