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大本营·延安 精彩片段:
第八章 与蒋介石斗智斗勇
毛泽东与斯特朗笑谈“纸老虎”
1946年7月31日,经过宋庆龄的精心安排,一位美国著名女作家、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乘坐美军视察组的飞机,从北平飞往延安。
斯特朗选择这时候到延安,是有其理由的。6月30日,蒋介石依仗着他绝对的军事优势和经济力量,在美国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支持下,悍然撕毁了国共两党达成的和平协议和停战协定,以160万的兵力向共产党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当时的情况下,共产党的实力与蒋介石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军队只有120万,野战军仅万,同国民党军队的比例是1∶34。而且人民军队的主力还不集中,被分割在十几块根据地。装备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的水平,没有任何外援。
正因为这样,蒋介石口气很大,宣称只须3个月到6个月,他就可以取得胜利。蒋介石的总参谋长陈诚鹦鹉学舌,也说:“也许3个月,至多5个月,便能整个解决中共领导的军队。”
延安能够顶得住吗?国内一些人怀疑,党内一些人情绪低落,国际上一些友人也在为共产党暗暗担心。斯特朗就属于这种,并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延安。
在斯特朗抵达延安的第三天上午11点左右,蒋介石飞机就轰炸了延安城,给了她一个不小的震动。
延安的上空,突然出现巨大的爆炸声,作为记者的斯特朗,像条件反射一样,立即拿起照相机跑出窑洞去观察动静,工作人员和翻译劝她赶快离开院子到防空洞去,可她执意不肯。
人们只好强行把她拉入防空洞中。斯特朗站在防空洞口目睹了这次狂轰滥炸。
空袭过后,斯特朗即乘着吉普车前往被轰炸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写出了她达到延安后的第一篇报道:《延安被炸目击记》。
信心!迅速消除积压在人们心头的恐美、恐蒋的情绪,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起打败蒋介石的信心,是摆在延安领导人毛泽东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前提条件。
毛泽东首先在党内高级干部中做了鼓气的工作。7月6日,毛泽东就李富春、黄克诚关于时局的意见给他们复信:
“你们分析中许多观点是合乎实际的,是好的。但缺点是对美帝国主义及蒋介石的困难条件估计不足;同时对国际国内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备的顺利条件,也估计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革命力量所处的地位,是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要好得多,而不是要差些。”
7月7日,毛泽东借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七七”九周年纪念会宣言》的公开发表,将可以打败蒋介石的思想进行了广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