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风波 精彩片段:
第六章 清华——你一直是个传奇
“三牛风波”中有一个突出和焦点的问题,就是始终连着一所著名大学——清华大学。因为三牛是清华大学毕业生,23岁的清华毕业生,仅有半年多的工作经验就升迁为“副县级”领导干部,于是有人曾不止一次在网络和平面媒体上评论说“为什么武威只给清华毕业生开‘绿灯’”?或者说甘肃与清华的战略合作是不是早已定下像三牛这样的大学生升迁的“线路图”?甚至有人说:为什么只给清华生“方便”而不给某某毕业生“阳关道”?
其实在我的调查和采访中发现了一个同样突出的问题和焦点是:在武威,目前像三牛这样的选调生也只有清华大学的7名毕业生,其中4位是在此次“公选”中脱颖而出的,另一名叫孙伟的已于2009年底先到了武威任职,他不在此次“公选”范围,孙伟原先在清华大学团委任专职副书记(副处级),现在武威市古朗县当县长。孙伟和三牛等8名清华生形成的“武威清华生现象”已经引起了各方的特别关注,这既同此次热闹的“公选”有关,又形成了与此没有多少直接关联的另一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清华生西部工作现象”。
不过,无论怎么说,清华生在武威地区所呈现的大学生志向和支援西部建设的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广泛的关注。这些青年学生正用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影响着更多清华毕业生和其他大学的毕业生像他们一样,到西部,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青春理想、为祖国建设大展宏图。
在“三牛风波”非常热闹的时候,人们除了关注23岁的清华毕业生为什么就“火箭式”地当了副县级和武威“公选”存不存在“黑幕”等听起来很惑众的话题外,却几乎很少有人在问“为什么偏偏是那些清华生到了贫穷、艰苦的大西北”这样的问题,现在由我来把这件本来早应该让国人知晓和感动的事介绍给大家——
今天的武威“副县级”干部三牛,因为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无疑让一些欲在“三牛风波”中兴风作浪的人,找到了“兴奋点”。在这些思想意识并不端正、喜欢道听途说和捕风捉影、借靶打虎的人的思维里,“官”越大、牌子越大,弄出点“名堂”才会越有“社会效应”。从“三牛风波”的形成初始到后来的一定阶段,这种“效应”还真有那么一点。然而,人们更多地在这场“风波”中,认识了三牛等一批有为的清华毕业生,也重新认识了让我们骄傲的清华学府与清华精神!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这是清华大学校歌,它是在师生中广泛流传的校歌,也是清华师生最喜欢唱的校歌。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行健不息须自强”,多么豪迈的壮志,多么壮丽的追求!清华百年史,便是这种精神下形成的辉煌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