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日记 精彩片段:
第四部 中国第一农民市场
引子 感受“华夏第一市”
第一,我之所以起这个题目,是因为20世纪是中国人在有历史之后最值得扬眉吐气的时代,而邓小平所倡导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则使12亿中国人民在世纪末的最后20年间创造了20世纪最辉煌的业绩。在这期间,我认为浙江义乌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实践,则是20世纪中国农民不断完成自我革命的经典之作。
对长久居住在首都北京的我来说,当第一次有人告诉我说在中国某一小地方有个华夏第一市时,不免有些好笑;不过后来很快得到证实,这确是个事实。1988年末和1999年初的三四个月里,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回在北京、深圳、海南和苏南几个城市间穿梭着,在感受中国的首都、特区、大特区和被誉为改革开放最具活动地区之一的苏南之后,我两次来到了浙江中部那个以往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义乌市,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真的在这里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第一市个以繁荣和生机取胜于别人的城市。
在深圳和海南,或许这里已经走过了它最辉煌的时代,或许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尚未脱出阴影,总之我没有像过去来时被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所激动,眼下的深圳和海南一切都很平和或者说商业气氛明显有些萧条。
苏南是我的故乡,在以往的几年里我曾对其投人过极大热忱并用笔多次讴歌过。但走回义乌后再看一看我的故乡时,我多少有些伤感地必须承认:今天的义乌人,无论从外部的直感或从深层次的实质内容上看,都已超过了苏南地区,而且至少五年甚至更长一段距离……
虽然目前还没有哪里可以同首都北京相提并论,但有一件事却异常令我深思和吃惊:这几年,北京城里盖了一家又一家大商场,其规模、其柰华程度一家胜一家,但很多商场开张之后的景况却不尽人意,场内冷清的,没多时又大门关张的不为少数。地处二环路边的新万通广场便是一例,然而这家论档次、论规模、论地势都在一流的新商业大厦,却在开业不到两年之内不得不关张歌业,令附近的京城百姓叹为观止。1999年元旦之日,我再一次路过此地时,恰见新万通改头换面成了小百货批发市场。经不住人山人海的诱惑,当我走进大厦之内,不由阵阵惊喜,因为这儿的商业气氛远过于西单、王府井那些老牌名街而一举成为北京人渴望一走的商厦。细细一打听,更有吃惊的,那就是托起这首都繁荣商厦的业主竟有三分之一是义乌人,以至那些叫京城百姓如醉如迷的商品则几乎有一半以上来自千里之外的义乌市!
不服是不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论说谁英雄谁好汉时再也不能按其传统的概念了。
电脑王国竟然可以抵我泱決中华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国有大企业的全部产值和利润;君不见,一个弹丸之国的小日本为什么总有人不肯甘心低下那颗军国主义的头颅,就是因为它有优于你十个、二十个国家的财力和技术在作后盾;我们不是也有像春兰、海尔这样一两个品牌抵得某些省份几成或过半国民生产总值的事吗?
义乌人正在成为我们12亿中国人生活中的这样一种角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这里有一家兄弟三人开的浪莎袜厂,一年生产的袜子能供12亿人一年每人穿一双;
这里的一个叫大陈的小镇人还能每三年可以给全中国人供应一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衬衫;
这里……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全国第一早已悄悄进人了我们的生活之中,信不信,只有那些到过义乌并能细心观察的人才会首肯这一点。
我首肯义乌为华厦第一市,既非是因为它在全国几万个专业市场中连续七年营业销售额领居首位,也非因为这个几乎在一夜之间崛起的已具现代化色彩的城市如何在浙中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而是从亲闻目睹的几件事中所感受到的——我第一次对义乌感受到激动的是,这里的主人亲自领着我来到那个无边无际的商品大世界里,无比自豪地用脚随意在原地划拉了一下,说:这儿的每平米土地出售价高达6.9万元!6.9万元1平米?那在此处盖楼设店的业主光买下这块地皮就得50多万元?在我倒抽一口凉气时,主人潇洒地笑笑,说业主虽出钱多些,但能获得如此一块风水宝地,赚得会更多!后来我查阅资料方知,深圳黄金地段的地价历来是中国最高的,曾经拍卖过1平米为7.2万元的天文数,可那是十年前的事,现今别说深圳,就是香港最繁华的商业用地能开出5万元1平米的价来,也是少有的超级新闻了。但义乌的6.9万元1平米是在1998年发生的事。有道是,贫市长街不留一分银,贵市寸土买得成吨金。可见义乌的市含金量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