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全集 精彩片段:
附录三 享受活到100岁的乐趣
人生的第二高峰
既然有人能摆脱年龄的困扰,走向成熟而不只是空度岁月,那么我们也能。如果我们能驱除内心无用的恐惧,把心思放在培育心灵成长和精神成熟的态度上,即使身体日渐衰老,我们也能常葆心灵的年轻。
“我怕的不是人到老年这样一个事实,”我的一个朋友不久前对我说,“而是一个人一旦老了,就会表现出一些令人不快的行为:自怜、抱怨、软弱、变成‘老小孩’、喜欢追忆往事,与其这样,我还不如死掉!”
谁又不是与他怀着同样的心理呢?但是我们未必会那样!除非我们患了老年性痴呆症,否则我们没有理由不让80岁的老人保持20、30岁或40岁时的优雅、风趣和有价值。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世界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是渴望成熟而非变老的一些真实的例子。
伯特兰·罗素——这个身材瘦小、性情豪迈的英国哲学家,在90多岁时,他抱怨的事情居然是他已不能一点儿不累地一口气走超过5英里的路!他说:“我发现,大多数退休的人都在退休后没多久就由于无聊而死掉。一个生来很活跃的人,即使他相信能够轻松地度过一生会很快乐,他也还是会发现没有可供他发挥专长的活动的生活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也承认那些善于享受人生的人更容易活下去,而一个生命力足够旺盛的老年人却未必能活得快乐,除非他保持活跃。”
再如已经不在人世的维多瑞奥·艾曼纽尔·奥兰多,缔结《凡尔赛和约》的意大利首相。在94岁时,他也能每天工作10小时。他身兼意大利议会议员、一家成功的法律顾问公司的主持人、律师公会的理事长和罗马大学的教授于一身。
伟大的外科医师拉斐尔·巴斯安里利博士在90岁时,每天都坚持执行一个连年轻人都会望而却步的工作计划。他每星期在他的私人医院给病人动三个手术,每天安排固定的上班时间从事研究工作,他自己开车甚至驾驶私人飞机。他的这个计划一直被他坚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巴斯安里利博士为精神能战胜肉体成功地作了证明,您瞧,从30岁开始,他就饱受风湿性关节炎、胃病和失眠症的折磨。
哲学家班尼狄特·柯罗斯在89岁时也能每天工作10小时,尽管他在几年前患过中风。
意大利的另一位首相法兰西斯·尼蒂,也是个能每天工作10小时的人,尼蒂已经100岁了。
英国已故国王乔治的医生贺德伯爵,在80岁时甚至每天工作12小时,而且工作之后还能侍弄他的花园、写诗。
有的老年女性也表现出不逊于男性的活力。英国的艾丽丝·海伦·鲍尔博士,身为英国科学院临床心理学部门的第一位女负责人,竟然住在一间没有水、电和煤气的平房里。鲍尔博士到84岁时,还坚持每天工作,不得空闲,她每天下午睡一个小时午觉,然后工作到凌晨2点才休息。
著名的翻译家奥莉维亚·罗塞蒂,80岁时居然能每天工作16小时,只睡6个小时!
在美国,不知疲倦的老者还有伟大的指挥家亚图罗·托斯卡尼尼,他在国家广播公司交响乐团担任指挥,直到1954年87岁时才放下指挥棒。
诗人卡尔·桑德堡80岁时还能不断有佳作问世。还有摩西祖母,78岁才开始画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画家,在她96岁时手里还拿着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