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如果种子不死_第十二章

安德烈·纪德
传记回忆
总共13章(已完结

如果种子不死 精彩片段:

第十二章

直到一月份,在蒙彼利埃夏尔·纪德夫妇家短暂逗留之后,我才登船出发。我的意图是在我还不熟悉的阿尔及尔定居下来。一想到那里已经是春天我就兴奋不已。可是天空阴沉沉的,下着雨,冷飕飕的风,从阿特拉斯山顶或沙漠深处,怒号着刮来了失望。我遭到朱庇特的背叛。我的情绪低落至极,不管这座城市里怎样好玩,阿尔及尔并非我想象的样子。令我气恼的是,到别的地方都找不到住房,只能住在欧洲人区。如今我更机灵,也更能吃苦耐劳了。那时,习惯了过分的舒适,加上不久前的病还记忆犹新,这使得我怯懦而挑剔。穆斯塔法可能不令我喜欢,它提供的旅店都过于豪华,我想去布里达赫能找到更适合的。于是我读书。记得费希特☾1☽的《科学论》除了使我集中了思想之外,没有给我带来任何乐趣;过去《实现幸福生活的方法》和《科学家与文学家的命运》两本书里曾令我着迷的东西,在这本书里根本找不到。不过我也厌恶自我放任,对一切要求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集中思想的东西向来看好。在一本接一本狼吞虎咽地读完《小杜丽》《艰难时世》《老古玩店》和《董贝父子》之后,《巴纳比·拉奇》☾2☽则使我得到了休息。

出发之前,我突发奇想,给爱玛妞和母亲写信,劝她们来和我一起走。不消说我的建议没有结果。但令我相当意外的是,母亲并没像我担心的那样不屑一顾地予以回绝。我舅父头年痛苦地拖了几天之后去世了,我和爱玛妞一块守护过他。这次丧事使我几个表妹失去了保护,可以指望的只还有几个姑妈,特别是我母亲,这样我们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密切了。我知道,自从家里对我的人生道路所选择的方向非常不安以来,让我和爱玛妞结婚的想法不仅不再不被看好,而且被认为可能是驯服我的性情的最佳途径。总之,家里人对我的忠贞不渝还是动了心的。

“不能断定这桩婚事就会幸福,”叔叔夏尔·纪德在给我母亲的一封信中写道,这封信后来给我看了,“促成这桩婚事,意味着承担很大的责任。不过,如果这桩婚事不成,双方很可能无疑(我是按原信给照抄)会不幸。因此,除了在一桩肯定的坏事和一桩可能的坏事之间做出选择之外,几乎别无办法。”对于我来讲,我确信这桩婚事一定能成。我等待中表现出的耐心,是出于绝对的自信。我对自己决定要娶的女人的爱情使我深信这样一点:即使我不需要她,她也需要我,她特别需要我使她幸福。她难道不是指望我带给她全部幸福吗?她不是告诉过我,她之所以拒绝我,仅仅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应该抛弃几个妹妹,自己应该比她们后结婚吗?我一直等待着。我的顽强和自信肯定能克服我的道路上、我们的道路上一切障碍。尽管我没把表姐的拒绝看成是最终的拒绝,但她的拒绝还是给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我必须坚强起来。然而,我这种可贵的热情,过分仰仗于乌云密布的上天露出微笑,已经渐渐地减退。

我春天旧地重游布里达赫。那明媚芬芳的布里达赫,这回却显得阴沉沉的毫无吸引力。我在全城转来转去想找个住处,硬是找不到合适的。

我怀念起比斯克拉,对一切都兴味索然了。

我感到非常苦恼,特别因为我正带着这种苦恼,踯躅在我怀着希望想象得十分美好的地方。是冬天使这地方满目凄凉,也使我和这地方一样悲凉。

低垂的天空使我的思想感到压抑,风雨熄灭了我心中的全部热情。我想写作,但没有灵感,只感到无以名状的无聊。和这种无聊掺和在一起的,是我对上天和对自己的愤愤不平。我蔑视自己,憎恨自己,直想戕害自己,寻思如何使自己的麻木不仁达到极致。……

这样过了三天。……

我准备离去,公共马车已经载走我的手提箱和行李。现在我还看见我在旅馆大堂等待账单的情形。我的视线偶然落在一块石板上,那上面写着旅客的姓名,我不自觉地开始看起来。首先是我的姓名,然后是一些陌生的姓名,蓦地我心里咯噔一下子:名单上最后两个姓名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

我在别的地方已经叙述过: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拿起一块抹布,抹掉我的姓名,然后付了账,步行前往火车站。

我不太记得当时我为什么要抹掉自己的姓名。在第一次叙述中,我提出的理由是羞怯。说到底,自己也许仅仅是受了孤僻性情的支配。在我经常忍受的抑郁症发作期间,正如当时所经历的这种情形,我会感到羞愧,否定自己,自暴自弃,像条受伤的狗,贴着墙根走路,跑去躲起来。但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王尔德也许已经看见我的姓名,我的做法真乃懦夫所为……总之,我将手提箱、行李重新装上车,回到了旅店。

我在巴黎与王尔德过往甚密,在佛罗伦萨也遇到过他。这一切我已有详细记述。后面发生的情形也将详细记述,但不包括在这里提供的这个细节。111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那本卑鄙的书《奥斯卡·王尔德和我》,太过厚颜无耻地歪曲了事实真相,致使我如今对于是不是说真话都有了顾虑。不过,既然命运注定在这一点上我的道路与他的道路相互交叉,我便把在这里做证视为自己的责任。

直到这时,王尔德对我始终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他的个人生活习惯,我除了听到一些传闻,实际上毫不了解。但在我们两人都交往的文学界,人们开始说长道短。说实话,人们并没怎么认真看待王尔德。那些开始流露出他的真实本质的东西,似乎又是做作的。人们有点感到气愤,但主要是大家都不把他当回事而公开嘲笑。法国人——我说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自己感受不到的感情,就难以认为它是真诚的。这一点倒令我赞赏。这期间,皮埃尔·路易于头年夏天去伦敦度过了几天。我一回来就看出他有些激动,尽管他的兴趣在别处。

“根本不像这里的人所想象的那样,”他对我说,“那些年轻人都非常可爱(他所说的是王尔德的朋友们和接近他的人,这批人很快就变得颇令人疑心了)。你想象不到他们的举止多么优雅。啊,是这样,为了给你一个概念:头一天我被引见给他们,刚被介绍给X,他就递给我一支香烟,不过他并不简单地递给我,就像我们所做的那样,而是自己把烟点燃了,抽了头一口才递给我。这不是很有意思吗?其他一切也一样。他们善于使一切笼罩上一层诗意。他们告诉我,几天以前他们举行了一次订婚仪式,他们之中两个人的真正的订婚仪式,双方交换戒指。不,告诉你吧,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那是怎么回事,我们一点概念都没有。”

作品简介: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的自传,一部坦率得令人震惊的著作,讲述其至二十六岁结婚前夕的生活,记录了他争取自由、逃离家庭的缓慢而艰巨的历程。是作者关于童年和青年的珍贵回忆。对了解纪德拒绝任何教条的一生,理解其变化多端、充满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作者:安德烈·纪德

翻译:罗国林

标签:安德烈·纪德如果种子不死法国自传传记

如果种子不死》最热门章节:
1第十二章2第十一章3第十章4第九章5第八章6第七章7第六章8第五章9第四章10第三章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