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_五、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 针锋相对的较量

李赤然
传记回忆
总共102章(已完结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精彩片段:

五、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

针锋相对的较量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将其政策重点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上来。1939年至1940年间,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陕甘宁边区是国民党顽固派武装进攻的重点之一。

当时我团除在延长、延川、固临防守外,还要以一部分兵力对付延长县国民党县长周金龙。他是国民党三青团骨干分子、顽固派。一进边区就施展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伎俩。1939年3月以来,延长地区一直久旱不雨,农民盼雨心切,就自发组织舞龙祈雨。周金龙借机在群众中煽动:“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只顾征粮、纳税,而不顾你们的死活……”。

我们立即与我政府县长谭生彬、县委书记白清江研究对策。在分析情况时,认为祈雨是民众风俗习惯,只是被人利用。只有揭发阴谋,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祈雨期间,依当地风俗规定,所有的人必须吃素。我们请群众暗中察访,看县政府和当地驻军单位有谁违犯俗规。结果只有周金龙县政府犯了戒。这一下激怒了农民群众,他们集结了几百人抬着龙王楼子直冲县衙。搅的县政府天翻地覆。周只得派手下张永清请我们出面调解。

我来到出事地点,对群众讲:不要听信谣言,你们想一想,1935年没有解放时过的是啥日子?“早上稀溜溜,中饭溜溜稀,晚饭杓儿打澡洗”这还是丰收年。遇上灾年,大户卖田地、小户卖儿女,多少人背着席卷客死他乡?自从来了共产党、八路军,大家分上了地、房、家具和衣物,改变了祖祖辈辈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的悲惨状况。发展了生产,过着30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温饱生活。难道你们还看不清究竟谁真正为劳苦大众,谁在制造“人祸”吗?天不下雨是自然灾害,从来靠天靠地都没有解决过问题。如果真是有龙有神,你们祖祖辈辈的祈求为什么都不灵验呢?都没有把你们救出困苦呢?只有遵照边区政府抗旱、自救、搞好生产的指示去做,才是唯一出路。大家听了我的话感到在理,知道上了周金龙的当,自动离开了县衙门。

我被张永清请到国民党县政府喝茶,我有意叫周金龙和政府有关人员座谈,请周说说这次闹事的感想。周尴尬不堪,吞吞吐吐的说:“职责所使,身不由己。但想不到会引起这么大的麻烦”。其他人亦无言相对。张永清提议请李政委讲话,我严肃地谈了对这次事件的看法,并当场批评周金龙身为高级知识分子,难道连普通的自然常识都不懂吗?利用农民文化低、科学知识少,鼓动搞迷信活动,实际上是挑拨共产党边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破坏抗日。在场的大多数鼓掌表示赞同。周和少数顽固分子低头不语。

1939年8月在延长城隍庙召开纪念抗日两周年群众大会。周金龙在统一“军令”,“政令”的借口下,大放厥词。不承认边区政府的存在,不承认留守兵团的存在,在群众中恶毒散布:如果不取消边区留守兵团,就是分裂抗日统一战线,不遵守国民党政府的“政令”、“军令”。

我在大会上针锋相对的批驳了他的谬论:第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亲自许诺建立陕甘宁边区。然而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后,国民党当局迟迟不予承认,这是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包藏祸心;第二,八路军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赴敌后展开游击战、直接与日寇浴血奋斗,如平型关大战等揭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国民党军队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从华北前线大溃退。真正团结抗日的是八路军;第三,真正领导抗日救国的是中国共产党。从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到1937年7月7日芦沟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入侵,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都是在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的。而国民党中的顽固派执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消极抗日,卖国求荣”。明喊什么“军令、政令统一”,暗中却闹摩擦,这是违犯人民意愿的。团结抗日,把日军赶出国门是我中华民族共同的责任,你们应该觉醒了,否则将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第四,边区人民、军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成长起来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周县长欲挑拨离间,破坏我党政军民的团结是办不到的。

会场群情激奋,不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中的顽固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八路军万岁”。最后抗联主任谭生彬领唱《救亡歌》。大会在同仇敌忾的歌声中结束。

经过这两次较量,周金龙在公开场合收敛多了,暗中却变本加厉进行更加阴险的破坏活动。他企图从我们内部进行分化瓦解。那期间我团刚吸收了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如:陈慕华、钟毅、王甫民、朱绍基、尚立敬、赵涛等。周看中上海籍的王甫民、朱绍基,他从请客吃饭到后来搞“拜把子”、施“美人计”,竭尽造谣诽谤、挑拨离间之能事,欲拉他们下水。但这两位青年立场坚定,及时把这一情况报告了政治处保卫股。经研究让他们将计就计,打人敌人心脏去,以及时掌握敌人动态。

此外,周还大搞反动的统一战线,他与宜川县县长怀建民相互勾结,常派出他的保安部队伪装成土匪,窜到固临县(边区新设县)边境一带烧杀掳掠、强奸妇女、破坏生产,然后将罪名嫁祸于我游击队。

西北局为了团结抗日,于1939年10月2日指派我赴宜川县与怀建民打交道。领导介绍了宜川县的情况,说任务艰巨而重要,需慎重行事。

我挑选了团保卫股长王太和、组织股长严雄、宣传股长曹光华、民运股长刘志英、青年股长赖其正、警卫连指导员王强及警通连20余人,每人都携带上长(短)枪和子弹。我们骑马先到固临县了解情况;再到固临与宜川县交界处详细了解所发生的种种事件的经过及其损失等情况,然后直奔宜川城。

作品简介:

李赤然,1914年生,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原名李宗贵,曾用名李忠桂。在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爱国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任小学校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7月任中共安定县区委书记。1933年6月被捕。1934年出狱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陕北红军第一团第一连指导员。1935年6月任陕北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后任第二团政治委员。参加陕北苏区的创建和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红二十五军同西北红军会师后,1935年11月任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一团政治委员。1936年2月至5月任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党委书记。5月至12月任第八十一师政治委员。1936年11月重新恢复红二十七军,任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陕甘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和劳山、直罗镇、东征和西征战役。1937年1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毕业后任陕甘宁红军独立师政治委员。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两延(延川、延长)河防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同年冬起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政治委员。人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军分区兼警备第一旅第三团政治委员。1946年5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兼关中警备区政治部主任。1947年3月至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陇东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同年9月至1948年6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1948年6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骑兵第六师政治委员。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第十二师政治委员、兰州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同年春至1952年9月任第四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10月至1952年9月任党委副书记。1954年11月至1959年11月任防空部队高级防空学校政治委员,1955年1月至1959年11月任党委书记。1962年3月起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1962年6月至1965年8月任党委副书记。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12月24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出版有《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作者:李赤然

标签:李赤然李赤然将军回忆录人物传记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最热门章节:
1五、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 抗大学习八个月2四、毛泽东长征到陕北,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1935.10-1936.11) 惊心动魄的李家塬反击战3四、毛泽东长征到陕北,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1935.10-1936.11) 红军主力会师后的第一个胜仗4四、毛泽东长征到陕北,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1935.10-1936.11) 争取东北军5四、毛泽东长征到陕北,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1935.10-1936.11) 艰苦工作在甘宁6四、毛泽东长征到陕北,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1935.10-1936.11) 三路军西征甘宁7四、毛泽东长征到陕北,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1935.10-1936.11) 中央决定西征甘宁8四、毛泽东长征到陕北,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1935.10-1936.11) 毛泽东主持的大相寺会议9四、毛泽东长征到陕北,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1935.10-1936.11) 掩护主力回师陕北10四、毛泽东长征到陕北,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1935.10-1936.11) 在晋南开展工作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