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_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继续走向世界舞台

朴槿惠
当代小说
总共64章(已完结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精彩片段:

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继续走向世界舞台

每次无论我走访到世界哪个国家,抵达当地的第一天都会先安排与我国侨胞们见面,这是我对身处他乡异地、却能坚忍不拔落地生根的我国同胞,表示敬意的独有方式。遇到散布于美国、日本、中国、欧洲等世界各地的我国同胞,就会像见到了儿时玩伴般高兴万分,我很喜欢因为我们都流着相同血脉而有的那股凝聚力。

与同胞们见面时,还有一件我会尽可能遵守的事情,就是穿韩服。韩服并不是单纯的服装,而是展现我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希望能借由韩服,让远在他乡生活的我国同胞,即便只是短暂时间,也能感受到祖国情怀。因此每次出国就算行李箱已塞不进东西,我还是一定会带着韩服。

在日本的侨胞们所经历的差别待遇与压力是无法言喻的,在无法言喻的苦难当中,只要祖国有难,在日侨胞们仍然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当我们极力摆脱穷困的时候,他们为了祖国的发展,将过去辛苦存下来的财产积蓄毫不吝啬地贡献给祖国。1970年代,在日侨胞援助祖国的金额,甚至超过其他所有外国人支助的资金总额。不仅如此,1988年为了成功举办首尔奥林匹克运动会,民间团体与妇女会还开展募款运动,寄来了巨款。当遭遇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在日侨胞们也再次同心协力为祖国作贡献。

2006年3月我前往日本东京驻日大使馆拜访,大使馆设立于东京中心,占地面积很大,听说这是1960年代我国同胞们将私有土地捐赠出来盖建的大使馆。当我听到这件事时不禁有些哽咽,不仅仅是大使馆,日本当地大部分的领事馆也都是由当地的侨胞们捐赠土地或建筑物建成的。我想世界各国应该没有一个国家的侨胞会将自己的私有财产捐赠,用来盖建大使馆或领事馆,这让我感受到侨胞们对贫穷祖国所表现的热爱与疼惜。

在日本,至今仍旧有着持有我国国籍而备受差别待遇却坚强勇敢生活下去的第二、第三代侨胞。即便在公职上有着升迁的差别待遇,且无法拥有参政权,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韩国国籍。我的感受只有感激两个字能够形容,现在应该是祖国对在日同胞们回报的时候了。

我到日本访问时,最顾虑的事情之一就是侨胞们的参政权问题。在前往日本访问之前,由大国家党倡议国会通过了“促进赋予在日韩国人与朝鲜族人地方参政权之决议案”。每当我与安倍晋三官防长官和麻生太郎外相等相关人士会面时,都会提及要求协助保障在日侨胞们地方参政权的事情。麻生太郎外相说道:“若同意了地方参政权,我担心日后会演变成要求总选参政权。”但我回应道:“韩国已让外籍人士享有地方参政权,若同意在日侨胞拥有地方参政权的话,相信我国人民也会对日本提高好感度,将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强烈要求日本政府能回心转意。外相则回答:“我会慎重考虑。”只可惜,至今参政权问题仍没有一个结论,但是为了在日侨胞们的权益,未来我依然会竭尽所能地进行协助。

当祖国有困难之际,还有着另外一群为国牺牲的同胞们,他们就是在德同胞。1960年代初期,许多韩籍矿工与护士被派遣至西德工作。当时我国是全世界最穷的国家,一些同胞们为了摆脱贫困,以矿工身份被派遣至遥远的德国,必须在摄氏四十度的高温下作业,每天吸进大量碳粉。被派遣的护士们则在语言不通的医院中辛苦地工作。当时我们以这些矿工与护士的薪水为担保,向德国政府借款兴建了京釜高速公路。1967年我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六都由派德的矿工们赚取,他们的付出与牺牲,奠定了我国经济的基础。听说在矿场工作的同胞们下降至地下一千米时,会用德语说“Gluck auf!”来相互问候。此话意为“平安回到地面再相见”,可想而知对于在德同胞们来说,他们每天都在性命堪忧的环境下工作。

2006年9月,我到德国访问时终于有机会与他们见面。还记得1964年父母到德国与派德矿工、护士们见面时哭成一团的新闻,我通过电视新闻一边收看一边流泪,至今仍旧印象深刻。我穿着韩服,走进与同胞们聚会的场所。现今这些在德侨胞的样子,与之前父母来访时截然不同,所有人看起来都很舒适安定。他们以矿工和护士的经历为基础,实现了当歌星、医生和教授等梦想,如今在德国社会已有一席之地。曾经是护士的那些人都已退休隐居,但为了能与我见上一面,他们从多特蒙德搭车两至三小时赶到法兰克福的聚会地点。他们回想着1964年与我父母见面时的情景,有人掉下了眼泪。一群人时而欢笑时而红了眼眶,就这样聊到天色渐暗,无论走到哪里,韩国国民的毅力与潜力始终无限。

自从中国正式改革开放以来,韩中两国之间的交易量及前往中国移民的人数正逐渐增加。我国侨民们正前往充满无限可能的中国,努力地开拓市场建构家园。虽然生活上经历许多艰辛,但他们最担忧的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担心母语教育。可以感受到他们虽然身在中国,但依然想要坚守我国语言、我国精神的那颗心。

2005年访问中国时,我到位于北京的“韩国国际学校”访问。这所学校由我国侨民设立,以“虽然身在异国,但身为韩国人就是要学韩国语”为宗旨。老师和家长们在异国经营学校的过程所经历的痛苦非比寻常。

“学校成立七年期间,被迫迁移四次。现在学校也是以向他人租赁的方式在营运,甚至还曾发生过被赶走的事件。”

让身处国外的侨民不忘母语理应是由国家出面进行的事情,反而由侨胞们自发代国进行,祖国没有给予任何帮助,还让侨民们这样受尽折磨,不禁令我感慨“国家究竟在做什么”而郁郁不已。

现今已是全世界一体的全球化时代。未来相信会有更多韩国人散居于世界各地,到那时候,我们唯一的连结方式就只剩母语而已。我认为政府至少应该从现在起,尽力让我国侨民无论走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能学习韩文。我看着在中国的侨民们对母语的深爱,提醒自己未来要留意的事情又多了一项。

作品简介:

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唯一亲笔自传。

★特别收录:朴槿惠当选总统后写给中国读者的亲笔信

★绝望与希望交织的传奇人生,榜样力量

书中以亲历者无可替代的视角和感受,重现了作者数十年间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朴槿惠二十二岁时,她的母亲遭到枪杀,她不得不中断学业、放弃自己的学者梦,担当起第一夫人的角色。五年后,父亲又遭枪杀。她与弟弟妹妹黯然离开总统府,之后直面背叛与毁谤,决心退隐。十余年后,面对经济危机中痛苦挣扎的国家和国民,朴槿惠尽释前嫌,重返政坛,以顽强的毅力、以百般的诚意、以毫不妥协的原则在政治舞台上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国民和党内成员的信任和拥戴。

2006年,朴槿惠遇袭,与死神擦肩而过。此后看淡得失,并将余下的生命视为上天的恩赐,附加更重的使命感。或许正因为如此,几年之后的今天,朴槿惠才得以当选韩国首位女性国家元首。在重返政坛后的竞选之路上,朴槿惠也以顽强的毅力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平实的笔触背后,是最细腻深刻的情感和最激励人心的灵魂,是能带给人信心和勇气的榜样力量。

★她的人生就是一部韩国现代史

如蔡英文所说:“这本书带我看见更多的韩国,以及韩国政局的演变。” 由于特定的出身和经历,朴槿惠的人生与韩国的国家命运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无意间体现了儒家所推崇的“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从韩国第一千金到平民孤儿,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最为真实的韩国现代史。代理第一夫人期间,朴槿惠成为总统父亲的得力助手,协助父亲完善国民医疗条件、排除万难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等,并多次出席外交场合,展示了韩国一段特定时期的政治与外交风貌。1997年韩国遭遇经济危机,朴槿惠结束退隐重返政坛,此后在政治舞台上以诚意和真心竞选,以原则和信念立身,带领大国家党破除陈年积弊、夺取国会议席。这是对已实现政治民主化的韩国的政党政治最为生动的呈现。

★朴槿惠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亲近

作者在书中写到与中国和中国领导人的多次交往,如访问重庆、成都等地,在烟台港参观铁路渡轮,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央党校发表演讲,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等。处处可见作者对中国的亲近、好感,甚至钦佩。对于中国文化,作者更是尤为喜爱,并从中受益良多。在父亲遇刺后的退隐时期,作者通过读书获得安慰和平静,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这些书中,许多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包括《论语》《贞观政要》《明心宝鉴》《近思录》等。这些书被放在床头,成为相看两不厌的枕边书。阅读过程中,作者还会做笔记:“要是先人们的教诲当中有喜欢的字句,我就会抄写在笔记本上,每当心情烦闷的时候就会翻开来看。”

★颠覆对大众对朴槿惠婚恋观的误解,婚姻生活和家庭温情也是她的向往

朴槿惠并非从少年时代起便立志从政,要成为“嫁给韩国的女人”。按书中记载,朴槿惠的母亲曾经教导她说,“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找到一个好的伴侣相依为命过日子”。朴槿惠也有过这样的相夫教子的梦想,最后之所以放弃,实在是迫不得已。为了减轻既要工作又要育儿的党内女职员的负担,朴槿惠敦促设立了党内幼儿园。朴槿惠在家庭温情方面的缺失,在幼儿园“小天使”们的身上得到了部分补偿,她把那些幼儿视为家人。

★与死神擦肩而过后的感恩、诚挚之作

作者说:“写下这本书,感觉就像重新活过一次。”2006年5月20日,在一次公开演讲的场合,朴槿惠遭到刀片袭击脸部,几乎丧命。就这样,朴槿惠与死神擦肩而过。“捡回一命”之后,她生出念头想整理生平,让过去的回忆透过文字留存下来。经过一年左右的回顾与记录,累积成这部令人动容又给人力量的回忆录,也是朴槿惠迄今为止唯一的亲笔回忆录。

★浮沉之后,对权力的透彻领悟

在父亲遇刺后,朴槿惠与弟弟妹妹黯然离开总统府青瓦台。书中详细描述了此后一段时间他们所直面的人情冷暖。面对种种不堪现实与外界批判,以及外界对父亲的毁谤与流言,朴槿惠体会到人性中背叛、善变的一面,对权力有了深入的认识。

★独家大量图片,完整呈现作者生平

朴槿惠以最平实的笔触,娓娓道出她的过往人生,处处可见她对父母的追慕与怀念之情、对韩国人民怀抱的使命感,以及历经大起大落后的省思与坚韧。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全书自朴槿惠的少女时代始,描述了总统府青瓦台中的“第一家庭”如何过着寻常的生活。母亲遇刺后,朴槿惠担当起“第一夫人”的角色,其间得以了解政治的基本议题和国家的基本状况。父亲也遭暗杀后,她与弟妹黯然离开青瓦台。面对种种不堪现实与外界批判,她对人性和权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决心远离政治。

1997年韩国陷入经济萧条,朴槿惠眼见民生多艰、国家危殆,毅然重返政坛。书中详细描写了在加入大国家党之后,朴槿惠如何以原则和信念立身,带领大国家党踏上破除陈年积弊、夺取国会议席的征程。

作者:朴槿惠

翻译:蓝青荣

标签:朴槿惠绝望锻炼了我自传韩国传记女性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最热门章节:
1后记 为我们的将来,许下承诺2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继续走向世界舞台3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遇见未来中国的领导者们4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韩国与美国,一同分享的未来5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与世界知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共同“升级”6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慈父慈母般的情感——李光耀总理夫妇7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以铁路渡轮行驶世界8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想从“新农村开发”中学习经验的中国9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西部大开发的前哨基地——成都10第五部 我的信念将在世界舞台持续 与梅克尔总理的相同梦想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