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 精彩片段:
第五卷 倾城后华丽转身
执子之手
张爱玲语录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还是要自己走下去。人在旅途,要不断地自我救赎。不是你倦了,就会有温暖的巢穴;不是你渴了,就会有潺潺的山泉;不是你冷了,就会有红泥小火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几处不为人知的暗伤,等待时光去将之复原。
张爱玲在落魄之时,曾寻找救助,这看似卑微的选择,却丝毫不影响她的高贵。她发出去的申请,很快就得到文艺营的回复——愿意接纳她。此时的张爱玲就像是一叶孤舟,在茫茫江岸,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停泊的渡口。一九五六年三月中旬,张爱玲坐上了从纽约到波士顿的火车,又转乘巴士抵达风景秀美的新罕布什尔,进入彼得堡镇。这个漫长的迁徙,对张爱玲来说,尽管颠沛,心里却总算有个着落。
忆起《上海往事》这部电视剧,刘若英扮演的张爱玲,拎一只简单的皮箱,在雪地里踽踽独行。一袭风衣,神情冷淡,她的世界已经静默无声,而我们却偏生要为她落泪。她依旧穿旗袍,只是不再有华美的粉饰,繁复的牡丹换成了简约的素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转身的张爱玲,昨日似雪繁花,早已一别千度。她剩的,只是这份寡淡与微凉。
抵达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时,天色已晚,柔和的灯光从房舍的窗子里流泻而出。张爱玲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一种静谧柔美的暖。这座美丽的欧洲庄园,有几十所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有图书馆、宿舍以及供社交用的大厅。这些房舍,或建于草坪,或建于森林,环境优雅,安静舒适。
据说创建人是一位作曲家的遗孀,她的善举使得世界上许多飘零的艺人,有了一处安身的居所。是这里收容了张爱玲,让她漂泊的魂有了归依。一间木屋,一间工作室,简洁却温馨。山里的气候十分寒冷,积雪不断,但这里却远离尘嚣,适合创作。
一盆炉火,一杯咖啡,一个倦怠慵懒的灵魂。张爱玲收拾好零散的心情,打算重新在文字中找回自我。她的创作计划是写一本英文小说,书名为《粉泪》(《Pink Tears》),就是后来出版的《怨女》。这部作品是《金锁记》的拓展本,当年《金锁记》风靡上海滩,将她推上一个极致。张爱玲有信心将这个故事重新改编,让淹没在光阴里的华丽过往重现人间。
这是个宁静的庄园,有固定的用餐时间,也可以随意和朋友交流。那时候的张爱玲很沉默,她习惯独自在木屋的轩窗下,安静写作。疲累时,看窗外寂静而空明的山林,看欢快游走的动物,张爱玲找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安宁。夜凉如水,一轮朗月,挂在树梢,淡淡的清辉,令她想起了童年时天津旧屋的模样。不知上海滩的月亮,是否依旧沉浸在孽海红尘,自得其乐。只是曾经相伴在一起的人,已经生死茫茫,无从寻找。
民国才女张爱玲的感情世界,注定不会那么简单。哪怕此时的她远避纷繁,命运同样可以给她一份不寻常的安排。不是她哗众取宠,不是她惊世骇俗,不是她寂寞难耐,而是月老牵错了红线,是宿命太不解风情。张爱玲居然在这里,遇上了她生命里第三个男子,一个年过花甲的美国老人赖雅。如果说胡兰成是张爱玲的刻骨铭心,桑弧是张爱玲的过眼烟云,那么赖雅应该是她的沧海桑田。
赖雅,德国移民后裔,他在年轻时就被视为文学天才。其人个性洒脱,知识渊博,处事豪放。结过一次婚,有一个女儿。但生性奔放自由的他,不适应婚姻的束缚,之后离了婚。从此他的生活更加散漫随性,周游列国,卖字为生。
赖雅极具文学天赋,却无法将文字演绎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尤其过了花甲之龄的他,身体和才华,以及经济、运数等各方面都走下坡路,甚至摔断腿,几度中风。他来到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是希望在年华老去时还可以重振文学雄风,却不料,命运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恩赐。让他在晚年时,有幸得识中国奇才女子张爱玲,之后她一直陪伴他度尽余生。
邂逅之时,张爱玲三十六岁,可谓风华正茂。赖雅六十五岁,当为风烛残年。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高贵美丽的张爱玲,为什么会要一个这样穷病潦倒的外国老头,他究竟有什么地方值得她如此欣赏,如此付出。孤傲的张爱玲,绝不会因为寂寞,而轻易地将自己交付给一个男人。更况她深受过感情的伤害,更况她曾说过,今生亦不能够再爱别人的话语。年轻多才的导演桑弧她都不肯要,为何偏偏选上一无所有的赖雅?
但他们就是在那些暴风雪中的日子,在银装素裹的山林,温暖了彼此。这个白发老人,总是一身白衣白裤,颇具绅士风度。他的高谈阔论、风趣幽默,感染了这位沉默寡言的中国女子。于是,他们开始有了交往,聚在一起谈文化,谈人生,谈阅历,越谈越投缘。赖雅是个有童心的人,他跟张爱玲讲述他这些年所经历的奇闻轶事,总是令她无比陶醉,欢乐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