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神奇圣人王阳明_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徐爱的悲剧

雾满拦江
传记回忆
总共178章(已完结

神奇圣人王阳明 精彩片段:

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徐爱的悲剧

说三年来阳明先生什么事也没干,只管伸手向朝廷要待遇讲条件,这话明显是有失公正的。

事实上,就在这三年里,阳明先生于学问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说突破也不对,阳明先生早就突破了,在这三年里,他只是替理论界澄清了一些错误的认识。

主要是什么错误认识呢?

也就是儒家、佛家和道家这三家的联系与区别。

先生尝论三教同异曰:仙家说到虚,圣人岂能于虚上加一毫实。佛家说到无,圣人岂能于无上加一毫有。但仙家说虚从养生来,佛家说无从出离生死苦海来,却于本体上加却这些子意在。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象貌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为天障碍。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皆在于我。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阳明先生认为:道家说这世界是虚幻的,儒家是不会跟老道们抬杠的,你说虚幻就虚幻吧。佛家说这世界是无有的,儒家更不会跟和尚顶牛儿,你说无有就无有好了,随你说。但是,道家说的虚幻,是从养生的角度下的定义。而佛家说的无有,则是从生死苦海的角度下的定义。儒家不会反对道家的定义,也不会反对佛家的定义,但是儒家也有自己的定义。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说儒家,就要用儒家的定义来阐述,不可以拿佛家的定义来抬杠。如果你说道家,那就要用道家的定义,也不可以拿儒家的定义来顶牛儿。

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往往不是因为理论上有什么冲突,而是因为大家使用的定义不同。单拿道家的虚幻来说,从养生的角度上来说,你外在的身体并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对自己体内器官的合理性调节,就这个意义上来说,你的身体和外部世界,都只是一个幻象,并非问题的实质。

如果儒家或是佛家跑来找道家的麻烦,不是从养生的角度定义虚幻,那么大家就有得扯了,扯三千年也说不清楚,因为大家说的不是一码事。

可是好端端的,阳明先生为什么对道家的虚幻、佛家的无有产生了论述的兴趣呢?

只因为人生无常,阳明先生最亲近的弟子兼妹夫——徐爱死了。

徐爱这个可怜的乖孩子,他死在阳明先生坑死浰头贼首池仲容之前。最心爱的朋友辞世了,可是阳明先生却仍是强忍悲痛,化悲痛为力量,坚持战斗在坑人第一线,真是精神可嘉啊。

说起这徐爱来,他原应该在这世界上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广泛的美誉度,可是他却因为迷上了大舅哥的圣学,成为了阳明先生最死心塌地的粉丝。让阳明先生传世千古的《传习录》,就是徐爱首先刻印的。简单说来,徐爱相当于阳明先生的宣传部长,有了他,世人才知道了阳明先生的圣学。而徐爱将毕生的精力用于传播大舅哥的圣学上,结果却导致了自己在历史上湮没无闻。

史书上说,徐爱早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因为他做了一个超凡的异梦:在梦中,他看到自己游衡山,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拍着他的背,说:你娃干的工作,跟颜回一样。过了一会儿,老和尚又说:你娃活在世上的年岁,也和颜回一样……

作品简介:

讲述了王阳明是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王阳明的一生都是传奇,他曾是叛逆少年行事乖张,后来怎样潜心向学,终成大器?走上仕途,官场险恶,王阳明如何化险为夷,举重若轻?身为一介书生,王阳明为什么能料敌制胜,用兵如神,只用十四天平定宁王叛乱?目睹政治黑暗,民生疾苦,王阳明如何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在五百年后的今天,神州大地为何掀起王阳明热,将阳明心学视为最后的一剂心灵解药?雾满拦江运用最新史料,以幽默有趣的笔调为你解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从中理清阳明心学的脉络,解读成大事业者必备的终极智慧。

作者:雾满拦江

标签:雾满拦江王阳明历史阳明心学

神奇圣人王阳明》最热门章节:
1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说实话太伤人2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最后的诱惑3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阳明先生的思维定势4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引蛇出洞5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假和平,真战争6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太能干了没奖赏7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骗死人不偿命8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缺心眼儿的人最爱斗心眼儿9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做官要讲规矩10第七章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世界不是你开的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