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旅行笔记 精彩片段:
20、战后西班牙,置之死地而后生
战后的报复和流亡
佛朗哥之谜
佛朗哥和希特勒的会面
西班牙的中立
密斯·凡·德罗展馆
站在十字路口的西班牙
还是上次去法国之前,我们的朋友卡琳送了一本DK旅行系列的《法国》给我们,从此和它有了缘分。唯一的缺点是纸张太好,像砖头一样压背包。可我们还是很喜欢这套指南,这次去之前,买了同一系列的《西班牙》。在马德里的那几天,有空除了翻翻历史书,就是翻它了。书的质量很高,可是书里的信息量太大,就担心可能有错,以前看那本《法国》,就发现过两处错误。所以,这次看到书上说马德里大大小小有上千座凯旋门的时候,我赶紧向那位住在马德里的朋友求证。他说,是有那么多。
凯旋门都是在纪念战争或是战役的胜利。一千座凯旋门,怕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胜利都是要靠打才能得到的。可以想见,西班牙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过我们在马德里逛街的时间很少,看到的凯旋门也就不多,而且几次都是匆匆在车中急急驶过,没有机会细细打量。
胜利之后建一座凯旋门,那是欧洲的传统。可是在1939年的西班牙,佛朗哥胜利之后,要做的远不是一个建凯旋门的工程。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战时枪杀俘虏的情况,其实很普遍,攻下城池之后对平民的报复性屠杀抢劫,也很普遍。战争释放了人性恶,战场上杀红了眼、因军中同袍的死亡滋生报复心理,都是原因。杀俘虏甚至还有技术上的原因:军队急着转移,大批俘虏带不走,放了就可能是放虎归山,建立俘虏营又需要财力精力。所以,杀俘虏曾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固然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可是从近代开始,终于开始有了国际间关于战争的人道规范,如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有类似红十字会的机构开始监督。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进步。
虽然有这样的条款,在战争中,这些人道条款很难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而在战争之后,执行状况应该说要好得多。在国家与国家的战争之后,战俘释放缓慢、战俘营衣食和医疗不足,继续造成战俘死亡的情况,还是在发生。可是,在战争完全彻底结束之后,还在大量枪杀敌国战俘的事情,已经很少发生。战胜国在战败国的土地上,在没有反抗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大肆枪杀平民,已变得罕见。
那么,内战是在同一个国家、同一民族中发生的战争,在战争结束之后,胜利者似乎当念同胞之情,给失败者以体恤。同种同族,似乎也应该更容易取得和解。可是在历史上,一些国家内战之后对已经放下武器、解甲归田的前敌方士兵的处理,甚至对敌方之政党成员乃至平民的处理,往往会比对外战争的敌方战俘更残酷。
内战之后对自己同胞的血腥清算,是在许多国家发生过的事情。这常常是国际监督的死角。好像这是人家在自己家里实行家法,你凭什么上去多嘴,有什么权力去管。更何况,还可以国门一关,里面枪声也罢、哀号也罢,根本传不出去。
1939年2月6日,西班牙共和政府总统流亡法国之后,内战还未最后结束,佛朗哥就已经俨然是国家首脑了。2月13日,他签署了《政治责任法》,宣称所有马德里共和政府的支持者,都是拥护“非法的”共和国,因而都是“有罪”的。他将法令追溯到五年前的1934年,并且规定“严重默从”都属“重罪”,这么一来,左翼政党的前党员就都岌岌可危了。虽然在战争结束的最后关头,他在广播中许诺“对所有未犯罪者将宽大处理”,佛朗哥本人还解释说,只要没有刑事罪行,仅在共和军中服役或参加了左翼政党,不算犯罪。可是,这个许诺显然没有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