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生命的品质_第六辑 时代的反思 我就说葡萄是酸的

周国平
随笔杂谈
总共103章(已完结

生命的品质 精彩片段:

第六辑 时代的反思

我就说葡萄是酸的

新浪博客首页刊发了我的《我没有反对人们读于丹、易中天的书》,但把标题窜改成了《我为什么说不要读于丹、易中天的书》,意思正好相反。我刚在这里纠错,你们就在那里把我的纠错改造成了新错。唉,媒体啊……

怪不得一小群对我一无所知的网民拥入了我的博客,向我开骂。当然,我不必理会。

也有善意的批评者,我愿意向他们澄清我的观点:

一、对于于、易通过“百家讲坛”在图书市场走红的现象,我曾写《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一文,比较完整地表达了我的看法,可在我的博客中查到。

二、就国学是对中国古籍的研究而言,我完全不主张大家都从事国学,那当然只是相关领域学者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反对媒体把“百家讲坛”节目热播和于、易走红扯成所谓“国学热”。这的确是两回事。国学不可能热,不必要热,事实上也没有热。

三、我强调的是经典,而不是国学。国学是少数学者的事,经典却属于每一个人。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是我的阅读定位,我自己受益无穷,因此也乐意推荐给别人。中外经典名著是人类的伟大精神财富,最好的东西就在那里,为什么不去享用,却把时间浪费在次好的、较差的东西上?当代无大师,廉价的“大师”帽子却满天飞,真让人汗颜。我研究尼采,把主要精力用于翻译,而不是写专著,就是为了让人们不是通过我的介绍了解尼采,而是能够直接阅读尼采的著作。我太知道在尼采面前自己的分量之轻。

四、阅读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真正有阅读爱好和习惯的人,必定是自己选择适合于他的精神食粮,不会跟着媒体跑。这和是不是所谓“精英”毫无关系。你不是作为“精英”,但必须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大众”,才能走进真正属于你的书籍世界。使我反感的正是现在这种由强势媒体主宰多数人阅读取向的局面,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窝蜂全去读某一个作家或某一本书,这些仅仅跟着媒体跑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大众”,而不再是“个人”,我在此意义上称之为“大众文化消费”,定性非常准确,一点儿没有冤枉他们。

五、我仍然要说,如果我一夜之间火爆,一本书发行几百万册,我会万分惶恐。我当然喜欢有许多稿费,但我的神经承受不了媒体制造的如此离谱的神话。我相信,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质量会有一个基本估计,曾经花费更多心血、写得更好的书长期受冷遇,一本自知比较浅的书靠了媒体炒作突然大红大紫,这滋味未必全是甜蜜。权衡轻重,我宁愿我的每一本书的销量与其品质基本相称,这会使我心安,并且觉得这个世界还比较正常。好吧,我就说葡萄是酸的,我总不能把自己没有吃到的一切葡萄都说成是甜的吧。狐狸和狐狸还不同呢,人和人的区别就更大了,不是吗?

2007.10

作品简介: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

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品质。

作者:周国平

标签:周国平生命的品质杂文随笔哲学

生命的品质》最热门章节:
1第五辑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2第五辑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 以西方科学传统为镜3第五辑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 恒星的孩子4第五辑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 让百科全书走近我们的孩子5第五辑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 儿童与哲学——接力出版社“儿童哲学智慧书”总序6第五辑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 孩子和大师之间的桥梁——《哲学家讲述哲学故事》系列丛书中文版序7第四辑 幸福的醒客 讲坛文化的兴起——《广州讲坛演讲录》第三辑序8第四辑 幸福的醒客 文津图书奖感言9第四辑 幸福的醒客 痛苦与文化——迈克尔·坦纳《尼采》中译本序10第四辑 幸福的醒客 做学问与做人——《人间学术》序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