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_第四辑 谈哲学 与企业家谈哲学

周国平
随笔杂谈
总共28章(已完结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精彩片段:

第四辑 谈哲学

与企业家谈哲学

主持人(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我们请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给大家做演讲。今天晚上见到周国平先生,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件小事。有一天晚上我去参加一个晚宴,因为时间还早,就和几个朋友顺便在下面的家具广场溜达。来到一个展厅时,看见一个工作台面上放了一本书,那是周国平先生写的,还不是最流行的那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而是一本非常哲学的书。旁边站着一位二十几岁很漂亮的女孩子,她是工作人员。我不知道是出于对周国平先生的注意还是出于别的原因,就顺便问了一下,这是你看的书吗?她点点头说是,我问你喜欢吗,她说非常喜欢。我接着又说,我认识周国平,你想认识他吗?她非常惊讶,说道,当然了。但正在这时,我的朋友说时间已经到了,得赶紧走了。我留下一个很大的遗憾。现在想起来,正如周国平先生只活了五百二十天的女儿妞妞在相当程度上滋养了这位哲学家父亲一样,也许我那一介绍,通过周教授的调教,这个女孩子说不定也能成长为一个非常像样的哲学家。今天我们希望周教授的一席讲演,能给我们很多启发,使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维更加丰富。

周国平:主持人讲的这件事情我还不知道,我也挺遗憾的,不过我怀疑你是故意不介绍的。主持人给我出的题目是“哲学的世界和企业家的世界”,我的专业是哲学,在座的大部分是企业家,应该说这个题目顺理成章。但是,我必须承认,我完全不懂企业,不能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谈这个话题。我能做到的仅仅是面对企业家的世界,来谈一谈我所理解的哲学世界,然后你们自己来看一看这两个世界是不是有点关系。所以,确切地说,我的讲题是“与企业家谈哲学”。

在许多人包括许多哲学家看来,哲学家和企业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这有一定的道理。哲学家整天和概念打交道,思考的是最抽象、最玄虚的问题,企业家整天和钱打交道,处理的是最具体、最实际的事务。一般来说,哲学家都比较穷,但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精神上很富有,往往还表现出看不起金钱和权力,好像很清高。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这样的传统,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大部分出身望族,但是很多人到成年的时候,都拒绝继承贵族身份,或者拒绝接受遗产,这种情况非常多。哲学家往往表现出对金钱和物质东西的蔑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格拉底,有一回他在雅典街头跟同伴一起逛市场,逛完了说,原来这里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泰勒斯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是历史记载最早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个天文学家,不过我发现他还做了一回企业家。他走路时老是抬头看天,想着宇宙的问题,有一次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他的侍女说,你光想天上的事情,忘掉了地上的事情。她是嘲笑他对地上的事情很无能,这也是当时一般人对哲学家的看法。泰勒斯不服气,露一手给大家看看。他通过观察天象断定,第二年的橄榄肯定会丰收,于是把当地的橄榄油作坊都租了下来。到了第二年,橄榄果然丰收,他又把橄榄油作坊高价转租出去,赚了一大笔钱。这件事是亚里士多德记载的,他发表评论说,泰勒斯是要以此表明,哲学家并不是没有能力富起来,只不过他的志向不在这方面。现代也有类似的例子,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在金融操作方面是个天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搞垮了英格兰银行,九十年代中期又掀起了亚洲金融风暴,搞垮了许多银行。其实他也是一个哲学家,是奥地利大哲学家波普尔的学生,这也是他最引以自豪的事情。

有一些哲学家很极端,比如德国哲学家尼采,他认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都去搞经济、搞政治了,这是非常可惜的,是社会的巨大损失。在他看来,真正有天才的人应该从事精神方面的创造。一定也有一些企业家看不惯哲学家,觉得他们闲着没事干,专想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对国计民生毫无用处。那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尝试,看看这两类人、这两个世界到底能不能沟通。我想这样来尝试,就是说一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家关注和思考一些什么问题,然后你们看看和你们是否也有关,哲学家想得有没有道理。

要知道什么是哲学,我要首先谈一谈哲学不是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对哲学存在一种误解,往往把它等同于政治或意识形态,认为那是政治家需要的东西,一般人并不需要。这种误解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在儒家这里,哲学基本上就是伦理,而目的和归宿是政治,所谓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所以,就此而言,我要强调,哲学不是政治,不是意识形态。但是,说到一般人需要哲学,我还要强调,哲学也不是一个实用的工具。现在打着哲学旗号的东西很多,什么营销哲学,处世哲学,交际哲学,等等,把哲学等同于谋略、技巧甚至江湖骗术。我们要明白,哲学教人的是智慧,不是精明。精明是会算账,善于算计利益,精明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在生意上用得着,但这和哲学无关。智慧是超越于利益的,它是一种总体上的人生态度,比如让你生活得积极又超脱,让你遇事看得开,有豁达的胸怀,这是哲学要做的事情。

那么,哲学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哲学是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就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所谓根本问题,就是和人人有关的抽象问题。比如说,世界到底是什么,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种问题当然是抽象问题,不是具体问题,但是它们和每个人都有关系,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度自己的人生。哲学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一个是面向整体,另一个是追根究底,它面向世界和人生的整体,追问世界和人生的究竟。当然,对具体的、局部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哲学思考,但必须是立足于整体和究竟来思考的,才称得上是哲学思考。

哲学的思考是从惊奇开始的,无论人类还是个人,都是这样。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都是天文学家,他们对星空感到惊奇,开始思考宇宙究竟是什么,这时候哲学就诞生了。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曾经是这样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都曾经对星空感到过惊奇,对天外有天发生过神秘的遐想。世界观不是对世界的某种固定看法,不是用一个概念去界定世界,而是对世界的惊奇以及由此引起的思考。当一个人对世界感到惊奇而问作为整体的世界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就在他的头脑中产生了,他就已经是在进行哲学思考了。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有哲学悟性开始觉醒的时候,但是,由于问这种问题不会有什么答案,同时这种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又毫无用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世俗事务的增多,我们就渐渐不去想这种问题了,觉醒了的哲学悟性又进入沉睡,甚至一睡不醒。哲学家可能是这样一种人,他在童年时代觉醒了的悟性没有再入睡,欲罢不能地一直在思考这种问题。

关于世界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哲学家们有许多讨论,问题很复杂,和我们关系也不大,我不多谈了。我只想说明一点,就是不要像我们以前那样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去套,认为做一个物质第一性的论断就万事大吉了。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而且这样做也没有任何意义。你断定尼采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并不等于你了解了他的哲学,相反表明你对他的哲学没有任何了解。事实上,尼采说世界是生生不息的权力意志,就相当于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永远燃烧的火,尼采自己也明确说赫拉克利特是他的思想渊源,他们两人的思想的确很接近,可是我们又把赫拉克利特说成是唯物主义者。由此可见,做一个简单的归类毫无道理。

我想说的是,哲学中世界观这一块,你没有兴趣也就罢了,如果有兴趣,就千万不要纠缠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些空洞的概念,你应该去读哲学史上那些大哲学家的原著,如果读进去了,享受到了和这些伟大头脑一起思考的快乐,你就知道哲学是什么了。

哲学中的另一块是人生观,这一块和我们大家都有密切关系。人生观就是对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我认为人生有三大根本问题,一是死亡问题,二是信仰问题,三是幸福问题,我谈一谈这三个问题。

死亡问题当然和每个人都有最密切的关系,因为人人难逃一死。我相信,不管你是不是有意去想,这个问题都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隐痛,不时会发作一下。在我自己的经历中,这个问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折磨我了。那应该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我估计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死亡意识的觉醒基本上是同步的。我有一个女儿才四岁多,她已经开始提这个问题。有一天,她对我们说,她不想长大,我们就劝她说,如果你不长大,将来爸爸妈妈都很老了,你还那么小,我们就没有办法照顾你了。她一听马上哭起来了,说我不愿长大,也不要你们变老,她想让时间停止。她还问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告诉她,出生前人是天使,住在天上,死了人又重新变天使,回到天上去了,她对此将信将疑。如果你们有年幼的孩子,可以观察,一般在五岁的时候会比较多地问到死亡问题。然后呢,我的经验是在青春期特别多地想死亡问题,和小时候不同,这时候想得特别痛苦。我的推测是,如果说小时候是自我意识与死亡意识同步觉醒,那么,这时候是性欲与永生欲望同步觉醒,人生这么美好,这么让人留恋,就更加觉得死亡不可接受了。不过,一般规律是,随着进入中年,虽然事实上在一步步走近死亡,对死亡好像反而想得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呢?除了因为生活的事务太繁忙,没有工夫想之外,一种普遍的心理是,觉得想也没有用,想不想到时候都得死,干脆就好好活,不要去想。还有一种心理是,觉得没有必要想,到时候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反正这是没法做准备的事情,到时候就受着,过去就完事了。可是,所有的哲学家和宗教家都认为死亡是需要做准备的。比如说,柏拉图、苏格拉底都谈到,哲学就是为死亡预做准备,全部哲学归结起来就是要把死亡问题想明白,从而到时候能够坦然面对死亡。佛教也认为,对死亡是必须做非常充分的准备的。我看过一本书叫《西藏生死书》,里面谈到,一辈子的修行都是在为死亡做准备。修行的步骤很复杂,我体会简单的道理是,要做到在死的时候把一切都放下。平时我们可以很投入生活,但在投入的同时,要时时提醒自己,看清楚肉身的生活是虚幻的,并不是真实的存在。人的心性是世界的本体,世界包括肉身的生活是心性造出来的幻影,我们要安驻在心性里面去看肉身的存在,平时就要学会放下。如果平时什么都放得下,尽管有百万财富,但是你也把它看得轻若浮云,你一方面追求它、享受它,另一方面你不看重它,如果形成了这样一种稳固的心态,到时就能够很容易放下,因为你本来就没有抱着。在相反的情况下,死的时候你必须一下子全都放弃,你当然会非常痛苦。所以,死亡是平时修行到一定程度后才能真正面对的,我觉得这很有道理。

哲学家们对死亡问题的论述,基本意思是要你不回避,去想明白死亡是一件必然、合理的事,从而理智地接受它。我觉得要真正从精神上解决生死问题,还得靠宗教。我自己一直是在哲学的圈子里转,处于痛苦的思考中。所有的宗教都不让你作太多的思考,它们要求你有一套修炼的功夫,比如佛教的戒、定,通过修炼把你的整个心态、整个思想方式做根本的改变,我相信这可能是最有效的途径。现在我还没有这样做,我觉得我的理性思考太强了,妨碍我这样做,一个事情我一定要自己把它想明白,这也是学哲学的一个坏处吧。

作品简介:

这是一个中国哲学家、作家言论的结集。他以自己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博学求精的治学态度向人们讲述了关于人生、社会、思想、道德、法制、教育、青年、爱情、婚姻、女性、子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引导人们以深入和科学的思想方式去认识问题。这是一本富有教益和充满知识、智慧和人格美感的大书。

该讲演录是周国平将近20年所做的各种讲座、演讲的讲稿整理结集。全书共分六辑,分别为周国平谈人文精神、谈教育和文化、谈人生、谈哲学等。

这本书,是作者数十年智慧的沉淀,从青年与幸福、财富与幸福、成功和优秀、思考死亡、内心的生活、生命的品质、对生命和灾难的思考、阅读与人生、教育的目的等诸多方面,对读者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绝伦的阐释。什么是哲学?有人说那是无聊老人和无知青年的谈话。这套书,正是采取对话的形式,向你展现幸福哲学的魅力。

作者:周国平

标签: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散文人文哲学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最热门章节:
1第五辑 性爱四讲 第四讲 谈孩子2第五辑 性爱四讲 第三讲 谈女性3第五辑 性爱四讲 第二讲 谈婚姻4第五辑 性爱四讲 第一讲 谈爱情5第四辑 谈哲学 哲学的世界与企业家的世界6第四辑 谈哲学 与企业家谈哲学7第四辑 谈哲学 一个哲学家眼中的艺术——尼采论艺术8第四辑 谈哲学 尼采伟大在哪里9第四辑 谈哲学 尼采的哲学贡献10第四辑 谈哲学 哲学的精神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