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 精彩片段:
第五辑 向教育争自由
发现的时代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时代是重要的,其重要性往往被估计得不够。这倒也在情理中,因为当局者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一个人由童年进入少年,身体和心灵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造化便借机向他透露了自己的若干秘密。正是在上中学那个年龄,人生中某些本质的东西开始显现在一个人的精神视野之中了。所以,我把中学时代称作人生中一个发现的时代。发现了什么?因为求知欲的觉醒,发现了一个书的世界。因为性的觉醒,发现了一个异性世界。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发现了自我也发现了死亡。总之,所发现的是人生画面上最重要的几笔,质言之,可以说就是发现了人生。千万不要看轻中学生,哪怕他好似无忧无虑,愣头愣脑,在他的内部却发生着多么巨大又多么细致的事件。
一、书的发现
我这一辈子可以算是一个读书人,也就是说,读书成了我的终身职业。我不敢说这样的活法是最好的,因为人在世上毕竟有许多活法,在别的活法的人看来,啃一辈子书本的生活也许很可怜。不过,我相信,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如果不读书,他的眼界和心界就不免狭窄。
回想起来,最早使我对书发生兴趣的只是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把自己的书捐出来,凑成了一个小小的书库。我从这个小书库里借了一本书,书名是《铁木儿的故事》,讲一个顽皮男孩的种种恶作剧。这本书让我笑破了肚皮,以至于我再也舍不得与这个可爱的男孩分手了,还书之后仍然念念不忘,终于找一个机会把书偷归了己有。
后来我没有再偷过书。但是,从此以后,我对书不再是视若不见,而是刮目相看了,我眼中有了一个书的世界,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我眼馋心痒,我相信其中一定藏着一些有趣的东西,等待我去把它们找出来。
当时我家住在离上海图书馆不远的地方,我常常经过那里,但小学生是没有资格进去的,我只能心向往之。小学毕业,拿到了考初中的准考证,凭这个证件就可以到馆内的阅览室看书了,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记得我借的第一本书是雨果的《悲惨世界》,管理员怀疑地望着我,不相信十一岁的孩子能读懂。我的确读不懂,翻了几页,乖乖地还掉了。这一经验给我的打击是严重的,使得我很久不敢再去碰外国名著,直到进了大学才与世界级大师们接上头。
不过,对书的爱好有增无减,并且很早就有了买书的癖好。读初中时,从我家到学校乘车有五站路,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每天只给我四分钱的单程车费。我连这钱也舍不得花,总是徒步往返,攒下来去买途中一家旧书店里我看中的某一本书。钱当然攒得极慢,我不得不天天去看那本书是否还在,直到攒够了钱把它买下才松一口气。读高中时,我住校,从家里到学校要乘郊区车,单程票价五角,于是我每周可以得到一元钱的车费了。这使我在买书时有了财大气粗之感,为此每个周末无比愉快地跋涉在十几公里的郊区公路上。
在整个中学时代,我爱书,但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初中时,上海市共青团在中学生中举办“红旗奖章读书运动”,我年年都是获奖者。学校团委因此让我写体会,登在黑板报上。我写了我的读书经历,叙述我的兴趣如何由童话和民间故事转向侦探小说,又如何转向《苦菜花》、《青春之歌》等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现在想来觉得好笑,那算什么读书经历呢。进入高中后,我仍然不曾读过任何真正重要的书,基本上是在粗浅的知识性读物中摸索。在盲目而又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有一阵我竟然认真地读起了词典,边读边把我觉得有用的词条抄在笔记簿上。我在中学时代的读书收获肯定不在于某一本书对于我的具体影响,而在于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从那时开始,我已经把功课看得很次要,而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读课外书。这部分地要归功于我读高中的上海中学,那是一所学习气氛颇浓的学校,阅览室的墙上贴着高尔基的一句语录:“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句话对于当时的我独具魔力,非常贴切地表达了一个饥不择食的少年人的心情和状态。我也十分感谢那时候的《中国青年报》,它常常刊登一些伟人的励志名言,向我的旺盛的求知欲里注进了一股坚韧的毅力。
在中学时,我的功课在班里始终是名列前茅的,但不是那种受宠的学生。初中二年级,只是因为大多数同学到了年龄,退出了少先队,而我的年龄偏小,才当上了一回中队长。这是我此生官运的顶峰。高中一直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仅此而已。说到数学课代表,还有一段“轶事”。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好,高中临毕业,当全班只有我一人宣布报考文科时,便在素有重理轻文传统的上海中学爆出了一个冷门,引得人们议论纷纷。当时我悄悄赋诗曰:“师生纷纭怪投文,抱负不欲众人闻。”其实我哪里有什么明确的“抱负”,只是读的书杂了,就不甘心只向理工科的某一个门类发展了,总觉得还有更加广阔的知识天地在等着我去驰骋。最后我选择了哲学这门众学之学,起作用的正是这样一种不愿受某个专业限制的自由欲求。
二、性的发现
上课时,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小男生不停地回头,去看后几排的一个大女生。大女生有一张白皙丰满的脸蛋,穿一件绿花衣服。小男生觉得她楚楚动人,一开始是不自觉地要回头去看,后来却有些故意了,甚至想要让她知道自己的“情意”。她真的知道了,每接触小男生的目光,白皙的脸蛋上便会泛起红晕。这时候,小男生心中就涌起一种甜蜜的欢喜。
那个小男生就是我。那是读初中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开始注意起了班上的女生。我在班上年龄最小,长得又瘦弱,现在想来,班上那些大女生们都不会把我这个小不点儿放在眼里。可是,殊不知小不点儿已经情窦初开心怀鬼胎了。我甚至相信自己已经爱上了那个穿绿花衣服的女生。然而,一下了课,我却始终没有勇气去接近这个上课时我敢于对之频送秋波的人。有一次下厂劳动,我们分在同一个车间,我使劲跟别的同学唇枪舌剑,想用我的机智吸引她的注意,但就是不敢直接与她搭话。班上一个男生是她的邻居,平时敢随意与她说话,这使我对这个比我年长的男生既佩服又嫉妒。后来,在一次家长会上,我看见了绿衣女生的母亲,那是一个男人模样的老丑女人。这个发现使我有了幻想破灭之感,我对绿衣女生的暗恋一下子冷却了。
当时我并不知道,我对女孩子的白日梦式的恋慕只是一种前兆,是预告身体里的风暴即将来临的一片美丽的霞光。男孩子的性觉醒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面对汹涌而至锐不可挡的欲望之潮,男孩子是多么孤独无助。大约从十三岁开始,艰苦而漫长的搏斗在我的身上拉开了序幕,带给我的是无数个失眠之夜。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应该怎么办。我到书店里偷偷地翻看生理卫生常识一类的书,每一次离开时都带回了更深的懊悔和自责。我的亲身经验告诉我,处在讨人嫌的年龄上的男孩子其实是多么需要亲切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