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羊道·前山夏牧场_小母亲

李娟
随笔杂谈
总共36章(已完结

羊道·前山夏牧场 精彩片段:

小母亲

一觉睡醒,看到卡西把所有被子全抱下来堆到了花毡上,在被垛下的一只木箱里翻找着什么。最后她翻出一块浅色方格布和一块咖啡色的化纤布,在身上轮番比划,并问我哪一块布做裤子好?我和妈妈都说咖啡色的那块好。她听了立刻坚定地选择了方格的那块……方格布只有小孩子才穿嘛。

突然我想起来一件事,问道:“要做裤子吗?有裁缝吗?”

卡西得意地说:“妈妈就是裁缝。”

而对于地地道道的老裁缝李娟,提都没提一下,真有些伤心。

中午时分扎克拜妈妈带着那块方格布和几把糖果食品出门了。下午回来时,卡西就穿上了新裤子。别说,还蛮合适的,腰上穿着松紧带,两个裤脚边还各钉了一块三角布头作装饰。妈妈从旧衣服上拆下来两枚漂亮的红纽扣缀在布头上,立刻像童裤一样可爱。哎,也不怕走山路给路边的刺丛绊着!

但是哪来的缝纫机呢?一问之下,原来是沙里帕罕妈妈家的!我很惊奇。于是下一次妈妈去沙里帕罕妈妈家时,我赶紧跟着跑去看缝纫机了。

缝纫机是手摇式的,只有机头没有机架,装在一个看起来非常漂亮贵重的匣子里。使用时就支放在房前的草地上,那里铺了一大面美丽的花毡,沙里帕罕妈妈坐在上面一边纺线一边等待。这一回,妈妈带来了斯马胡力的一件旧牛仔衣和一条破裤子。她仔细地拆开它们,打算拼成一个结实的大口袋。两人一面利索地干着手里的活,一面快乐地聊天。我是来凑热闹的,为了手里也不闲着,还特意带来了卡西的新裤子。新裤子的毛边没有锁边机锁边的话会滑线的,我打算用缝衣针给它锁边。

我常常怨念家里的针太粗了,太难用了。但到了沙里帕罕妈妈家一看,她的针更粗!若“海底捞针”捞的是这样的针,怎么着也能找得到。在游牧生活中使用这样的针估计也是为了防止丢失,常常搬家嘛。

这时下起了雨,我们赶紧兜起花毡,把所有东西挪进屋里。

保拉提媳妇缩在毡房角落里披着一件大衣睡觉,看我们进来,也没有起身,没有打招呼,只是翻了个身,面朝里继续静静卧着,病蔫蔫的样子。她身边的摇篮盖着重重毛毯,捂得紧紧的,我很想看一看蜜糖一般的小宝贝阿依若兰,但不好开口。

过了没一会儿,雨又停了,我们再把东西全挪到外面。

无论我们进进出出地怎么折腾,保拉提媳妇都始终没有动弹一下。

沙里帕罕妈妈对这个儿媳妇似乎有些意见,和妈妈在外面悄悄地议论了一会儿。后来扎克拜妈妈吩咐我为大家准备茶水,我进门一看,炉子是熄的,水桶是空的。便拎起桶下山提水,提回水后又抱了一些柴禾进毡房。等我折好碎柴铺在炉底,四处找火柴生火的时候,那个小母亲才从角落里起来了。大约是看到我一个外人忙里忙外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吧?她一边系头巾一边为我取火柴。并向我解释她这几天一直牙疼,所以不想动。说的居然是汉语,还说得很像样呢。

我一看,她气色的确很差,眼睛红红的。便问她是不是在发烧。她摸摸自己的额头,叹息着坐了下来。这是第一次看到保拉提媳妇站起来的模样(而之前无论什么时候见到她,总是躺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似乎一直都病着,从来没有好过)。

作品简介: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二卷,讲述的是在发生在前山夏牧场的故事。

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作者:李娟

标签:李娟羊道前山夏牧场散文随笔新疆

羊道·前山夏牧场》最热门章节:
1去吾塞2即将离开冬库儿3路上生活4卡西的同学5苏乎拉传奇6生病的黑牛7小母亲8酒鬼9好姑娘加孜玉曼10索勒,索勒!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