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唐鲁孙系列·说东道西_辑四·说东道西 中国民间艺术

唐鲁孙
随笔杂谈
总共45章(已完结

唐鲁孙系列·说东道西 精彩片段:

辑四·说东道西

中国民间艺术

——捏泥人

笔者从小对于泥娃娃就有偏爱,不择精粗,只要是泥捏的娃娃,我就设法买来庋藏。我有一座五层大立柜,没有几年,柜里泥娃娃就“人”满为患啦。等年岁稍长,把泥娃娃撷精取华,发现北方人捏得最好的是“兔儿爷”,南方人捏得最好的是“无锡大阿福”,什袭而藏。别人看也许是一堆烂泥巴,自己没事拿出来把玩一番,认为每件都是珍玩俊品,生怕磕了碰啦。

先姑丈王嵩儒先生,早年在武汉时跟孙馨远(传芳)同隶王子春(占元)戎幕。某年王嵩老花甲荣庆,他不愿铺张,孙馨远约了几位当年湖北督军公署旧僚,备了一席酒菜,送到宝禅寺街嵩老寓所称觞为寿。同孙一块儿来的,有位黝颜鲐背发已斑白的老者。给大家一介绍,才知道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头儿,就是大名鼎鼎誉满京华的泥人儿张,是孙馨帅特地请来,给老寿星捏喜容的。等到大家酒足饭饱,泥人儿张请王嵩老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大家言笑宴宴,他把双手褪进袖筒里,不住地揉捏,也不过半小时光景,居然捏出一个缁衣芒鞋的老僧来,面貌神情与王嵩老简直一般无二。后来那泥像经过着色髹油,跟刻壶名家在鼻烟壶里给嵩老刻的无量寿佛造像,一并陈列在多宝格里,列为双松庐珍品。

泥人儿张说,捏泥人儿主要原料胶泥,质地一定要细腻柔韧。北京门头沟的胶泥,也只是取其沙细黏重勉强可用,做兔儿爷则可,若是拿来捏人像,就不能十分得心应手啦。他在满师的时候,师父给了他一块十多斤重的胶泥。后来他去给当年名丑刘赶三捏《探亲相骂》乡下亲家太太骑驴进城的姿态时,因为赶三年纪老迈,满脸皱纹,棱角分明,当时那块胶泥怎么捏,怎么得心应手,自己认为那是毕生最得意杰作。后来师父告诉他,那是无锡惠泉山下杨家憔泥,所以捏出来的泥人儿左宜右有,非常称心如意。从此他一直记住,惠泉山下的憔泥,是捏泥人儿最珍贵的原材料。有人知道他把惠泉山的憔泥视同宝贝,凡是有无锡泥娃娃酌泥胎碎片,都给他收藏,经他加水捣烂,又是上等泥了。

根据古籍上记载,北宋时期,在开封铁塔附近有一座废窑,泥工取土,发现窑土都是炼过的憔泥,拿来捏泥土玩偶用具,柔细流光。宋徽宗又是一位百艺皆精的皇帝,于是北宋手艺人捏的泥孩儿以及文房用具流传下来,成为文玩珍品,差堪媲美宋瓷。宋室南迁,这种手工技艺也随之而南,在长江流域发扬光大起来。

无锡惠山的泥娃娃(俗称大阿福)不但驰名大江南北,自从参加南洋劝业博览会之后,更是颇受欧美艺术家的垂青。后来无锡泥玩偶,行销远及欧美各国,现在法国意大利有几家博物馆,还有各式无锡泥娃娃陈列着呢!惠山憔泥中以杨家一块懈谷的炼泥最为细韧。杨府跟舍间是世交,少主杨赞韶,跟笔者又是诗友,而且沾点姻亲。因为泥偶同好,无锡一地捏泥人儿的大约有三十多家,这些手艺人都要到杨家懈谷的畦塍上取土。大家都晓得杨赞韶是位泥人儿特别爱好者,所以有了创新得意杰作,都要选一份送给他鉴赏品评指点;因为经年累月到杨家山沟里取土,人家从不索酬,其中也含有谢意。杨赞韶在他书房对面辟了雅舍三间,并请大词人朱古微替他题名“古香斋”。敞厅里沿着墙壁都打成大小不同多宝格,装上玻璃推门,把他视为精品的大小泥娃娃,分门别类地陈列起来,随时拿出来赏玩。每年花朝,还要邀请亲友同好,到家里来评鉴一番,说是给捏泥人儿的鼻祖“百本张”做冥寿。

杨赞韶说,惑山泥人儿,在明武宗时代,就成了当地的贡品。徐珂《清稗类钞》,把百本张奉为捏泥人儿的鼻祖。其实远在百本张若干年以前,就有人从事这行手艺了,不过一开始是用面粉揉和来捏,但是面粉捏的人物,搁久了会干裂皱缩而且发霉,无法久藏,于是心灵手巧的工人,研究出用憔泥来捏。最初惠山乡民在农闲时候,掏取稻田里的泥土来捏,由于泥质细腻,沙性小黏度高,你捏的胖娃娃大阿福憨态可爱,我捏的比你捏的更精彩逗人,彼此争强斗胜。后来出了不少身怀绝技的专家如“泥人儿张”、“泥人儿王”,专捏婴孩、绰号“大肚子”的袁遇昌更足技巧横出,蔚为兄锡最出色的手工艺。他们的制品,各有暗记,同行一看便知,袁遇昌更发现杨家熄土比别处的更为得心应手渲染随心,所以杨家蠛泥,成了捏泥娃娃的瑰宝。

逊清皇帝溥仪,在大婚之前,也有收集泥制玩偶嗜好。侍臣陈曾寿得到一只瓜瓞绵绵百子西瓜,婴戏杂陈,千姿百态,个个曼容皓齿形姱骨佳,据说就是出自袁大肚子之手,特地进呈御览,一直陈列在养心殿紫檀棐架上,婉容封后进宫时,听说皇帝喜欢泥玩偶,她陪嫁的妆奁里,也有一套榴开百子玩偶,虽然俪白妃青,藻绘多姿,可是神情仪态比起清宫原有那只瓜瓞绵绵,就俨然有俗雅之分,两者没法相比了。

有一年我到无锡访友,赶上农历九月十九日观音大士成道佛辰,惠泉山下紫竹禅林正举行护国佑民息灾法会,庙会上并有手工艺品展览大会。当地廛市中旧藏新制各式泥娃娃精巧尽出,除了传统的大阿福、寿星公、关帝君、八仙庆寿、麻姑献瑞……品式花样越来越新颖出奇。一般年轻后起之秀,更是争奇斗胜,力求创新。虽然没有早年艺人捏人像惟妙惟肖的手艺,可是所捏的戏剧人物,别创一格,身段边式,神情潇洒,衣纹飘举,色彩古艳,可以说已具有民间艺术高深造诣,摆脱匠气,意境复绝了。

当时我在会场浏览良久,最后选了旧匣京剧泥人儿:(一)《蜈蚣岭》行者武松打蓬头,穿戒衣,执云拂,从脸庞眼神来看,一望而知捏的是江南短打武生泰斗盖叫天;(二)《吴汉杀妻》“斩经堂”一场,能把悲深别鹄沉痛为难神情曲曲传出,若说是麒老牌(周信芳)的造像也不为过;(三)《青石山》关平骗孺金甲,凝眸挺刀的架子,把个杨小楼刻画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四)《四郎探母》捏的是梅兰芳马连良,梅、马在无锡唱过多次“探母”,一个高髻宫装、玉颜花媚,一个雉尾玄冠、锦衣宝带,更是粲丽传真。我选这四出戏的时候,看得眼花缭乱,几乎费半日时间才算选定。带回上海之后,偏偏被上海有名的小抖乱叶仲芳看见,不容分说,拿了就走,彼此两代交谊,也莫奈他何。

第二年再到无锡赶庙会,虽然到处留意,也没发现上年所买的那样的精品了。后来听人说惠泉山有一个专捏京剧戏出的叫杨小舫,他父亲是跑水陆班子的管事,他从小耳濡目染,又在戏班里充过武行下手,所以捏出来的京剧泥人儿,自然特别传神入戏。我上次所买的四出京剧泥人儿,就可能出自杨小舫之手。传说他的制品,在底座上都有葫芦形杨三戳记,可惜叶仲芳拿去看腻了之后,也不知道他掷到什么地方去啦!

今年春季,历史博物馆曾经展览过一次泥娃娃,说是日军侵华攫走,后来又归还我国的。日本有很多艺术界人上专门研究泥玩偶,他们捏的布袋和尚就憨笑多姿,差堪跟我们的大阿福媲美。史博馆展出的泥娃娃,虽然其中有若干元锡制造,但均非精品。当年日本侵华掳去的金玉珍帛,虽经交涉归还,又有几样是金罍无缺、完璧奉赵的呢?

最近纯木雕艺术家朱铭,把他的兴趣又放在捏泥巴的陶艺上,并举行陶塑展,灌输艺术圈一些新物事、新观念。我想放在墙角没人理睬的大阿福,又要走几天好运了。

作品简介:

“无锡船菜,最高明的吃法是不拘样式,让姑娘们每人做一两道自己的拿手菜,哪怕嫣红做的是糟鸡,姹紫做的也是糟鸡,但是吃到嘴里,可能手法差异,风味迥然不同。”

本书所选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擅长的美食、掌故、趣闻轶事,后半部分则是作者迁居台湾后对时事的看法以及作者在美国期间的感受和见闻。本书内容恰如其名,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逸闻杂趣包罗其中,美味珍馐,人物钩沉,风俗掌故,民间故事、技艺集于一炉。书中通过对市尘风俗、饮食风尚、民生百态的回忆与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眼中一段纷繁过往的历史。

作者:唐鲁孙

标签:唐鲁孙美食饮食民俗民国

唐鲁孙系列·说东道西》最热门章节:
1辑四·说东道西 从一个小埠看美国2辑四·说东道西 从金警星引起的回忆3辑四·说东道西 发型杂感4辑四·说东道西 话说当年谈照相5辑四·说东道西 天府上食珍味不如台北华筵6辑四·说东道西 闲话鲨鱼7辑四·说东道西 香烟琐话8辑四·说东道西 从藏冰谈到雕冰9辑四·说东道西 中国民间艺术10辑三·风俗掌故 鬼气森森的打花会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