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张晓风经典散文集_台词

张晓风
随笔杂谈
总共73章(已完结

张晓风经典散文集 精彩片段:

台词

灯火猝然亮起的时侯,我发现站在台上的不是别人,竟是我自己,惊惶是没有用的了,别人说:“你表演呀,发什么愣。”

我并非矫情做作,可是,人人都喜欢听离奇的、五彩的故事,可惜,我的故事只有万顷平湖,在一片清波之仍然是一片清波,编不出一段奇峰突起的情节。这当然是很抱歉的。

四岁以前的事我是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不知为什么却也还有几幅画面模糊地悬在记忆的廊里,成为我自怡的资料。

就在四岁那年。有天母亲把我打扮得整整齐齐,对我说:“你看,那条马路,等下公共汽车经过的时候,会有一个人走下来,他就是你爸爸呢!”

我很惊愕,那一阵子我的生活时里差不多是不需要有一个父亲的,每天母亲给我梳小辫子,每天扎蝴蝶结儿,每天讲故事给我听,每天我到鸡棚里去捡粉红色的鲜蛋,并且听妈妈的话一口气把它喝下去。每天我坐在院子里,抱着苏打饼干的盒子,做一个小孩儿的梦。

可是父亲回来了,从很遥远的美国,这似乎是我早期生命中最大的一件事,他带来许多稀罕的东西,那些美丽的衣服令我欢欣若狂,可是,他自己最得意的东西却是我和母亲都不感兴趣的,那是大包大包的鱼肝油丸和奎宁丸,他说:“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你想,如果我们亲友有人得病了,这东西不是比什么都宝贵吗?”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非常务实际的人。

而我完相反,我宁可去玩母亲为我剪制的小鸡、小狗,我敏感而沉迷于幻想的性格是来自母亲的。

一直到我很大了我才知道,那次父亲的行囊时有一样东西是为我买的———架计算尺。我一直没有能用它,至今想起来,情感上就不知道应该怜悯他们还是怜悯自己。

他们对我想必有过很大的期望的,我从中山国校毕业的那年,糊里糊涂地撞进了一女中的大门,我自己也很愕然(那一阵子实在并不用功,花在课外书上的时间倒比正课多),最使我难堪的是父亲一见人总是说:“这孩子,读书倒是很顺利,她小学毕业时考四个学校就取四个呢!”当时我实在很受不了,我对陌生人的打量是颇有屈辱感的。可是,这些年来,我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对我怀着那样热切的希望了——除了我的丈夫,还不时用情人式的盲目在人前称赞。

身为六个弟妹的长姐,我是不容令人失望的。不过,这种自觉却是到上大学以后才逐渐明显的。中学时期,我仍然只过着一种似梦似诗的日了,特别是由于搬家。我由一女中转学屏东女中的日子,骤然接触到满城的棕榈,和遮天的凤凰花,我天性中对自然的热爱一下子都爆发了。学校中有参天的古木,大片的草坪,黄花压枝的夹道树,以及一畦畦的菜园,我学会种菠菜、白菜和豆荚,那一段时间我总是起得好早,巴巴地赶到学校去,一桶桶地浇水,我生平最大的成功恐怕就是那个小小的豆棚了,蝶形的豆花满满地开了一架,一种实在而又丰富的美丽。

屏东,一个不能忘的稻香之城,那段闲适的、无所事事的日子竟是过去了。中午坐在花园的清荫里,和几个女孩子一起读诗的日子也过去了。

1958年的秋天,我进入东吴大学,念的是中文系。那时候,我才忽然感觉到我需要开始我的奋斗了。离开家,我才明白自己的家庭比想象中贫困,我的父亲曾经是一个军人,黄埔六期的少将,我小时候老以为少将是很小的官,不然我们为什么那么穷呢?可是一个住在家里的孩子并不见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穷,一旦离开家才忽然明白连一张床也是一宗财富。

我仍然眷恋着十六岁的时代,但我却不得不面对现实了。有一天,我看见杨躺在榻榻米上,跷着两只脚,很怡然地啃着一块钱买来的杠子头,那就是他的全部午餐了。他自我解嘲地唱着一首自己编的歌:“我今天吃了一个杠子头,一个杠子头,也不甜,也不咸,也不甜,也不臭,也不酸,也不辣。……”我们都笑起来,把黯淡的心情藏在豁然的大笑里。

作品简介: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张晓风,一九四一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张晓风文采亦秀亦豪,创作腹地广阔。除散文外,兼长戏剧,又以可叵、桑科笔名撰写杂文评论经年。重要作品包括散文十二卷(《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我在》、《从你美丽的流域》等)、戏剧十一卷(《武陵人》、《自烹》、《和氏璧》《血笛》等)、杂文三卷(《非非集》、《幽默五十三》、《通菜与通婚》)以及儿童文学、评论小品等,作品在台湾多次获奖。

作者:张晓风

标签:张晓风经典散文集张晓风

张晓风经典散文集》最热门章节:
1台词2火中取莲3溯洄4值得欢喜赞叹的《欢喜赞叹》5仗美执言6河飞记7错误8初心9老师,这样,可以吗?10故事行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