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_谁给罚出了局

林达
随笔杂谈
总共16章(已完结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 精彩片段:

谁给罚出了局

卢兄:你好!

来信收到。你说尽管早已知道了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下台的结局,但是,对于这事件所引发的制约权力的“收银机”运作过程,还是非常感兴趣。你在等着我讲完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其实也是一样,整个事件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这个美国“收银机”。一旦按下第一个启动按钮,它的各个部件就互动地一步推一步地在向前走,在一个出问题的部位绕上一道又一道的蛛网,然后逐渐解决。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机制也是很新鲜的一个玩意儿。

你已经看到了,司法和立法两大部分正在对“水门事件”进行最后的冲刺。这时,作为另一道外部保险机制的新闻界,正以他们习惯的操作方式,进行无孔不入的全方位调查。你几乎可以把他们称作是一支“野战军”。首先,他们没有任何特权,他们无法迫使任何人告诉他们任何与案情有关的内容,除非被采访者自己愿意这样做。

新闻界也无法把任何他们感兴趣的采访对象召来,因为在他们手里,既没有法庭也没有听证会这样的有效手段。确实有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这一类的好事,可是,这个主动权是掌握在他们的采访对象的手里的。是别人有话要说,把他们给招了去,而不是相反。但就连这样的机会对于他们都是重要的,他们会在这样的时刻,急急地抓紧每一分钟提出问题,可是,人家不仅常常以“无可奉告”一口回绝,甚至可以一甩手拔腿就走了。你也不能如法庭国会那样给他定个什么“藐视罪”。因此,看上去新闻界是最没有“实权”的一支结构外的“野战部队”。

初到美国,很容易对美国的报纸、电台、电视产生误解,因为美国的所谓媒体和我们所习惯的或所想象的不同,美国的媒体是完全市场化的。这儿没有国营或州营的报纸电台,更没有政党经营的媒体。所有的报纸电台都是民间的。媒体必须服从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法则。媒体的主要收入是广告收入,而广告的多寡取决于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激烈的竞争又使得花样品种达到最大,说起来这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

所以,如果你存心找的话,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报纸,听到各种各样的电台。为什么要找呢?因为他们大多规模很小。这儿没有我们中央台、省台这样大功率的电台,开着汽车听电台,听一会儿就得换台了,因为开出了电台的功率范围了。如果你想在这儿办一份报,或办一个电台,你唯一要操心的是怎么把你的报纸或节目“卖”出去。美国甚至连英国BBC这样虽然独立运作但得到政府全面资助的电台也没有。我刚来时以为这儿的公共电台和公共电视台是国营的,因为不仅节目较严肃,而且商业广告很少,后来才知道它们也是民间的,只不过它们是非营利机构,由基金会和赞助来经营。由于它们从事一些民众科技文化教育,所以也申请政府的一部分资助。就是这少量的资金,国会的共和党议员也一直在鼓吹削减取消。

为什么会这样呢?美国政府难道没钱办好一份“统一”的报纸,办好一个“统一”的电台、电视台?当然不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美国人根本不信任任何来自官方的“统一”的媒体。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美国的媒体在唱一个调,甚至在齐唱一个“歪调”,那就对美国人民追求个人自由意志的本性太不了解了。媒体有意歪曲报道等于是砸锅卖铁,自个儿砸自个儿的牌子,这是靠牌子在那里挣钱的正经民营大报最犯忌的事情。因此,美国的几家大电视网和大报,都把追求新闻的真实性、运作的独立性和报道的公正性看做自己的灵魂,它们在这方面无疑也是属于出类拔萃之列的。

正是这样的追求和激烈竞争,为美国的新闻界培育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因此在美国,没有一个政府官员,包括总统在内,敢于不把新闻界放在眼里。不仅因为这支“野战军”有不计其数的具有良好职业训练的记者队伍,而且他们习惯于独立作战,每个人的能量似乎都是经过放大的,几乎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因为凡是不具备这样新闻素质的从业人员,都被逐步淘汰了。

这些记者虽然没有什么特权相助,可是,他们在职业正义感和新闻业的竞争等等动因的驱使下,会把一个常人的能量发挥到极限,发掘出天晓得是从哪里挖出来的内幕新闻。再说,他们一个记者一个智慧,对于他们没有什么禁区和局限,他们能找出什么就找什么,别看有些东西看上去只不过是鸡零狗碎,但是,没准儿这些记者的共同努力凑在一起,就能拼出一张“先遣图”来。

这一次,就是在尼克松“水门案”的紧要关头,新闻界又一次全面出击,造成了意外的效果。首先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开展了对尼克松减税问题的调查报道。这是尼克松曾经把自己当副总统时的私人文件捐出,换取了五十万美元的减税。这家报纸还报道了尼克松曾经花了公众的一千七百万美元,用来装修和警卫他在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的私人住宅。这虽然与“水门案”无关,但是对于尼克松的信誉是一个惨重的打击。

同时,《华尔街日报》又雪上加霜,对尼克松的副总统阿格钮受贿以及偷漏收入税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这在美国民众中又引起一阵强烈反应。在司法部检察官对一系列证据的调查之下,副总统阿格钮很快看清,如果他顽抗下去,也将面临无法逃避的弹劾,他最好的出路,只能是以辞职认罪交换宽大处理。于是,他很快放弃了挣扎,仅仅在《华尔街日报》向公众披露的两个月后,他就向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交了一封辞职信。然后来到一个联邦地区法院,以认罪交换了“三年徒刑缓期执行以及一万美元罚款”的宽大处理。

尼克松的录音带问题还在僵持。但是,尼克松从大陪审团的宣告中,已经知道自己面临触犯众怒的危险。他无法忽视站在那二十三名普通陪审员身后的全体美国人民。因此,在8月15日他又一次在电视里发表声明的时候,提到录音带时再也没有过去那种持“行政特权”力争的强词夺理,而完全是透着和美国人民商讨,试图取得谅解的低姿态。

尼克松在这次电视声明中向公众表示道歉,他直视着摄像机说:“我很遗憾这一切的发生。”并且,尼克松第一次表示,国会参院对有关他的指控进行调查,“我没有意见”。在录音带的问题上,他竭力试图取得民众的同情,把话都说到了这样的份儿上,他把自己和助手之间的谈话录音,比作是丈夫和妻子之间的私房话,因此要求大家允许他将录音带持为己有。当然,尼克松抱着最后的希望,希望能够守住这条最致命的防线。

作品简介:

本书是《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的姊妹篇,作者继续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

作者:林达

标签: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美国政治随笔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最热门章节:
1辛普森案续集2大选,阳光下的一滴水3扑朔迷离的民意4跟着民意走5传被告总统先生出庭?6总统先生的麻烦7“婴儿潮”的总统来了8谁给罚出了局9国会网住了总统10法官西里卡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