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 精彩片段:
第七章 放手一搏
将计就计
两艘炮艇轮流作业,很快就拉倒了十余排铁戗。在拆除第一片障碍区后,联军船只蜂拥而上,又如法炮制地用炮艇撞击第二片障碍区上的铁链。
此次撞击的效果不如先前理想,没有马上撞开,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一次不行就两次,就没有撞不开的道理。
令联军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惊悚画面就在这一瞬间,突然插了进来。
随着僧格林沁一声令下,大沽炮台上用来遮掩大炮的席子被全部掀开,齐整整的大炮如同变魔术一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未等联军回过神来,炮弹便带着中国军人的愤怒,向入侵者倾泻而来。
僧格林沁久经沙场,他所设计和督修的炮台处处考虑了实战需要,其炮位都正对着海河入海方向,且南北两岸炮台火力能实现交叉重叠,在前面负责拖曳铁戗的两艘炮艇因为刚刚抛锚,来不及后退,成了遭到轰击的主要目标。一会儿工夫,两艘炮艇的甲板上就已堆满了尸体和受伤快要咽气的官兵。
何伯大惊失色,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僧格林沁的当,早知如此,就应该先进攻炮台才对。
英军舰艇上备了很多药,唯独没有后悔药,何伯现在骑虎难下,况且己方还没开炮,就死了一堆人,他们英军什么时候吃过这种亏?
何伯身居东印度及中国舰队司令,后来还被授以海军元帅,自然具备丰富的海战经验和应变能力,很快他就发现对手在火力上有着先天的劣势。
大沽炮台上的火炮,按其最大射程可达到一千米,但精度不高,实际有效射程只有两百米左右,也就是说,只要不在这两百米的范围之内,炮艇中弹的概率是很低的。相反,联军却可以在两百米以外,准确命中大沽炮台。
何伯立即下令所有炮艇开炮还击,他要像第一次大沽口之战那样对炮台守军予以摧毁式杀伤。
幸好僧格林沁对此早有防范。第一次大沽口之战结束后,中国人很是郁闷,想想土造重炮再如何不济,给敌军造成的伤亡也不至于那么低。后来中方官员在登上英舰进行谈判时,便有意进行观察,由此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发现。
原来英军有一种很特别的防御炮击的方法,他们在战前用棉被盖住炮艇内侧,以防止炮弹击中后船板碎片爆裂伤人,同时还用消防龙头不停地进行喷水,这样就可以把伤亡降到最低。
僧格林沁听闻后,马上将这一思路运用到了新炮台的构建上。旧炮台是砖石结构,一个炮弹落下来,砖石碎片往往溅得到处都是,光这个就可以杀伤周围好多士兵,僧格林沁转而改用了三合土加高修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