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演义 精彩片段:
第四十回 袁世凯遣使议和 黎元洪转败为功
袁世凯由湖北孝感返抵北京,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历时一月,就把军政大权牢牢揽入手中。他着调嫡系将领段芝贵为“拱卫军”司令,从北洋军中抽调精锐组成卫队,以确保个人安全。入朝觐见隆裕皇太后及摄政王载沣,许诺忠于皇室,挽回大局。解散庆王奕劻为首的皇族内阁,把年迈昏聩的奕劻改任为弼德院院长。然后召集第一任责任内阁,宣布新任内阁大臣、副大臣名单,罗列数名立宪派代表人物,以示实行君主立宪新局面。又上奏所有与君主立宪制度相抵触事项暂行停止,如:总理大臣不必每日入朝;一切上奏必须由内阁代递;皇室事务上奏,但要知照内阁,所奏不得涉及国务……如此等等。把个摄政王载沣完全撇在一边,直逼得摄政王载沣不得不引咎辞职,退归藩邸。
隆裕皇太后深居宫闱,宣统小皇帝乳臭未干,满清贵族把挽回时局的希望全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许多革命党人则盼望袁世凯倒戈相向,一举推翻清廷,暗中并以大总统名义相许。外国洋人更把袁世凯看成保护在华利益的铁腕人物,认为非袁氏不可收拾残局。
袁世凯何尝没有乘时而起黄袍加身的想法,只是顾虑东南半壁江山义旗纷举,民军声势浩大,共和呼声高耸云霄。纵然坐上皇帝宝座,仅有北方一隅,仍难统一全国,还落个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皇位的恶名。如单纯用北洋军征剿,那革命党、民军又是杀不完、剿不尽的。即便能将革命党、民军赶尽杀绝,自己难免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虑。而唯一完全之策是:假清廷以压民军,假民军以吓清廷,如此纵横捭阖,以收渔翁之利。为达此目的,必须养敌自重,以和谈为幌子,向满清皇室和民军方面多用心计。于是,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忽出奇招:着调在武汉前线指挥作战的冯国璋为禁卫军总统官。任命北洋嫡系段祺瑞为湖广总督并统率武汉前线各军。转攻为守,准备和谈。
此着遭到皇室贵族的反对。在御前会议上,溥泽气势汹汹地质问:“汉口收复,龟山大捷,正该乘胜渡江,武昌指日可下,为何打胜仗还要停战言和?”
袁世凯道:“汉口虽下,海军复变。汉阳虽得,南京复失。南京是长江要冲,党人势大,人心浮动,军心不稳。议和乃一时权宜之计。世凯三代受皇恩,岂能负心朝廷。以三年为期,必可击败党人。若目前以天下孤注一掷,前途不可预计。”
如此,皇室贵族虽多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袁世凯委派唐绍仪为首席代表南下汉口,与武昌民军和谈,代表团一行二十余人。
启程前,袁世凯以内阁总理衙门公函,请诸代表及随员到锡拉胡同官邸会面。宽敞客厅内客人济济一堂。诸代表都是袁氏的相知好友,人人都是满面春风,说些官场闲话。人员到齐后,袁世凯身着便装,迈着八字步出来相见。客人中陈宝琛年纪最长,曾任山西巡抚,刚奉召回京。袁世凯先向陈宝琛周旋道:“此番和议是朝廷大事,所以特请老世叔出来为国宣劳。”
陈宝琛谦逊说道:“近来上年纪了,身体也不太好,我就算了。”
袁世凯又慰藉几句,便转向各代表发表谈话,说道:“忠君爱国,乃我辈金石不移之志。现朝廷宣誓推行君主立宪,甚得朝野衷心拥戴。只是南方革党、民军仍很猖狂,我们总要想出确保社稷的万全之策。故请诸位商量:到底是用何种国体最为恰当?”
这时,举座鸦雀无声,均做洗耳恭听状。袁世凯环视周围,略为沉吟又继续说:“我主张现在实行君主立宪最为恰当,将来国民渐渐开通,懂得共和的真谛,再慢慢改为共和政体。”
略停又说:“为此请各位代表南下议和,并请少川(唐绍仪)为总代表,杏城(杨士琦)为副代表。诸位有什么意见,也请发表发表。事体重大,务请直言勿隐。”
袁世凯语言委婉,扑朔迷离,尽可够人琢磨,谁还敢发表不同意见?代表们频频点头,或含笑不语,或说些其他闲话,接见也就草草结束了。临行送每人各二百两大清银行支票一张,准备登车南下汉口。
袁世凯所派代表都是汉族人,满族八旗人士很不满意,表示对袁世凯所派代表不敢信任,坚持必须有旗人参加。袁世凯道:“如果贵胄南下议和,人身不敢保险。倘有差错,谁人负责?”
满清贵族哑然。最后世续向袁世凯劝说,才同意以汉军镶红旗人章福荣为八旗代表参加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