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2·贞观长歌 精彩片段:
第十二章 危险关系
禅让伪装
世界上有一种关系血浓于水,有一种关系你死我活,这种复杂的关系就是皇帝的父子关系!
李渊和李世民的父子关系也没能免俗,他们的关系随着李渊登上皇位之后落入了既定的俗套。这种俗套的关系曾经存在于隋文帝杨坚与隋炀帝杨广之间,也存在于隋炀帝杨广与次子杨暕之间,当时一旁冷眼旁观的李渊以为自己可以躲开这个俗套,却没想到,躲了半天,还是没躲开,事实上也根本躲不开。
说起来,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还是通过禅让进行权力交接的,只不过禅让仪式没有隆重举行而已。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把权力“让”给外姓叫外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禅让,而像李渊这样把权力“让”给同姓血亲就叫内禅,而让出权力的人就叫太上皇。
唐朝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朝代,一大特点,太上皇非常多,李渊做过太上皇,李旦做过太上皇,李隆基做过太上皇,唐顺宗也做过太上皇,一个朝代居然出了四个太上皇!
在我看来,所谓禅让,其实就是权臣夺权的美丽伪装,冠上“禅让”之名,一切就不那么赤裸裸。事实上,无论怎样伪装,都推不倒一个事实:在权力一元化的时代,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权杖拱手让人!
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一切看上去很美,却早被韩非子一语点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四者皆以臣弑君!”
同韩非子一样,荀子、孟子皆对“禅让”嗤之以鼻。
有人问荀子:“尧舜禅让的事,是真的吗?”
荀子回答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所谓的禅让是肤浅的人们的传闻,粗俗的人们的解说,天子职位最高,权势最大,有谁肯让位呢?”
有人问孟子:“尧把帝位给了舜,这件事是真的吗?”
孟子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天子不可能把帝位让给他人。”
一针见血!
这就是禅让,中国历史上津津乐道的禅让,李渊是禅让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禅让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