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2·贞观长歌 精彩片段:
第六章 目标东突厥
远交近攻
战国后期的秦国,靠着“远交近攻”的策略击败六国统一天下,而在唐朝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同样将“远交近攻”用到了突厥人身上,事实证明,很成功,很有效。
贞观的前三年,对于李世民而言是很难熬的三年,在这三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东突厥的问题,东突厥一日不除,他一日难安,该怎样拔掉这个眼中钉呢?
托,耗,离间,蚕食,能用的方法李世民都用了,然而在他心底总觉得还差一点什么?差什么呢?差一颗钉子,一颗钉入东突厥内部的钉子。
到哪里去寻找这颗钉子呢?突利可汗似乎并不适合,因为突利可汗只对他属下的突厥人有些号召力,对回纥部落、薛延陀部落根本没有号召力。对付颉利可汗,光打还不行,还要最大程度地把他孤立,最好是把原先依附于他的回纥部落、薛延陀部落统统赶到他的对立面,这样东突厥就不再是可怕的群狼,而是形单影只的独狼。
让谁成为薛延陀等部落的领袖呢?让谁成为大唐钉入东突厥汗国的钉子呢?李世民一直在考虑,他在寻找那个可以配合他远交近攻的人。
在李世民寻找钉子的同时,钉子也在寻找他。
薛延陀部落和回纥部落同样在寻找新的领袖,虽然他们已经脱离了颉利可汗,并与之决裂,但这些部落如果不产生新的领袖依然会是一盘散沙,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腾出手的东突厥汗国一一击破。
此时从东突厥汗国脱离出来的部落纷纷归顺薛延陀部落,众多小部落联合起来推举薛延陀部落俟斤(司令官)乙失夷男为可汗。心中没底的乙失夷男连连摆手,不敢答应,做可汗虽然荣耀,但同时意味着巨大的责任。
世界是联系的,这边乙失夷男心中没底不敢自称可汗,远在长安的李世民却将目标锁定在他的身上。在李世民看来,这个正在崛起的年轻人正是自己远交近攻计划的关键一环,只要给乙失夷男一点信心,他一定能还大唐一个惊喜。
李世民随即派出游击将军乔师望,从长安出发,一路上专走小路避开东突厥人的耳目,来到乙失夷男的驻地。乔师望此行带来李世民的封爵诏书,李世民封乙失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赏赐大旗巨鼓,这样乙失夷男就成为大唐皇帝册封的货真价实的可汗,背靠唐朝这棵大树,即使此前心中没底,如今也是底气十足。
乙失夷男大喜过望,随即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进贡,随后正式在蒙古杭爱山之下建立王庭,薛延陀汗国正式挂牌成立。
薛延陀汗国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瀚海沙漠,北至俱伦水,汗国挂牌成立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诸部落纷纷归属,这样李世民就在东突厥汗国以北生生扶植起一个新生的薛延陀汗国,这就是李世民梦寐以求的钉子,只要这颗钉子在,东突厥汗国一定会感到芒刺在背,孤枕难眠。
在李世民的经营下,东突厥汗国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北面是瀚海沙漠,瀚海沙漠以北就是新崛起的薛延陀汗国,西面是素来不睦的西突厥汗国,东面是已经归顺唐朝的契丹部落,南面则是日益强大的大唐。而更要命的是,内部已经有突利可汗等原本的亲信加战友离心离德,如果说以前的颉利可汗是不可一世的狼王,那么现在的他只是一只众叛亲离的老狼,只要李世民用力地将拳头挤上一挤,颉利可汗的生存空间或许就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