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 精彩片段:
天之眼、地之眼
大日和尚对秀吉的天下感到恐惧,打算离开堺地助松庵。可以说,这多半是从宗教的进退来考虑的。
经过三次拚命谏争仍达不到愿望的话,便要静静地退下来等待佛的处置,这是佛教中不成文的教诲。连信仰谏争十分激烈的日莲等人都严格地遵守了这一教诲,因此大日和尚即使考虑韬晦也并非没有道理。
因为他从秀吉的性格中看到了一种宿命。这或许同青年时期的木下藤吉郎所具有的拚命精神一样。
即使成了关白太政大臣以后,这种精神仍然存在着。虽说他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继承了织田信长的意志。
当然了,不把信长干不了的事情做给他看看的话,那么即没有太政大臣存在的意义,取得了天下的意义也减少了一半。如果这样去考虑的话,那么在秀吉前面所耸立着的拚命的对象,只能是日本国的领土扩张,即对外国发动侵略。
然而,至今国内尚未平定。现在,连小田原的北条氏政也不对秀吉唯唯诺诺了,而在这前面的奥羽,有一只年轻的雄鹰正以那凶猛的姿势搏击长空。这就是伊达政宗。
况且在这些尚未平定之前,是不会考虑出征外国的。
“可是,这个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大日和尚是这样看的。因为他想,秀吉已经控制了中国的毛利,九州的岛津以及东海的德川,他是不可能平定不了小田原和伊达的。
可是,这以后的事,对于“还活着的光秀”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光秀背叛了信长。叛变和叛乱等等,如果说在战争时期是常有的话,那只是以前。于是那些理当败去的人,那些理当被诛的人,却不可思议地活了下来。一旦这样,那问题就完全另当别论了。
“究竟神灵为甚么不结束光秀的性命呢?!”其根本,只是在于有很深的宗教信仰的知识人在思前顾后之后得到的结论:“在你的意志深处潜在着合乎神灵之意的善意。”
或者,这也许是使所有的人更生持决定下来的步骤。光秀便是走了这条道路而成了大日和尚的。
而且,确实是为了秀吉而三次谏言,冒了极大的风险。
其一,向秀吉的身边派遣了坂内宗拾以下的堺地人,使两者的理想靠近了。其二,亲自栖身于堺地一角,在经济方面毫无破绽地帮助了完成大业之前的秀吉。其三,接近菊亭晴季,从背后促成了他的关白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