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 精彩片段:
第五十二章 迈向文明之路
汉族官僚在明元帝的治世也得以发挥其政治手腕。这次的主角是崔宏的儿子崔浩,他的基本方针是“文明化”。盘踞塞外的鲜卑族,一向是弱肉强食、不顾父子兄弟情分而自相残杀的族群,他们只有利益观念,丝毫不知义理为何物。崔氏父子认为,使形同禽兽的鲜卑拓跋部北魏政权文明化,是他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身为汉人的崔氏父子所想到的文明化,不外是鲜卑族的汉族化。崔氏父子企图使蛮族政权靠北魏的军事力量,一面扩大领土,一面走上文明之路。
北魏明元帝的治世,相当于南方东晋灭亡至宋朝创始的时期,也是刘裕正活跃的时候。
每次北魏大本营在作南进或北征争论时,崔浩都全力驳斥南进论调。南方无论是东晋或受其禅让的宋,都是汉族政权,有中华思想、持“汉族至上”论的崔浩,以如下理由反对南进:
——展开攻城作战时,汉人善于守城,而我们却不善于攻城,将会因此损失极大兵力,这对我们而言非常不利。
表面上看起来是利害得失的考虑,骨子里却是“不攻打汉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思想。
明元帝是好战型的君主,不太喜欢政治,战争以外的事情,他都交给崔浩处理。崔浩于是趁机把北魏王朝组织大大的汉化。
“重文轻武”是汉族的传统。北魏政权曾几何时愈趋贵族化,军人的地位也随之低落。
宋武帝刘裕死去的翌年(公元423年),北魏明元帝也死了,享年三十二岁。长子拓跋焘旋即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太武帝即位时年仅十六岁,一切几乎都靠崔浩辅佐。太武帝吞并五胡十六国的残存政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唯一霸者。
最后一个灭亡的北凉是匈奴系政权,以现在的甘肃省西部为领土,佛教都市敦煌也在其支配之下。随着中国北方的统一,佛教逐渐浸透到北魏的每一个阶层,并吞佛教国家北凉后,此一趋势愈见明显。
“可叹啊!这是大大值得哀伤的一件事——”
崔浩对佛教鼎盛之事忧心忡忡。佛教是异国印度的信仰,持汉文明至上的中华思想者崔浩,当然以此为隐忧。
崔浩对北魏的未来绘有伟大的蓝图。总有一天要与南方汉族政权大一统,使汉文明灿然于天下。孰料,情势此时却有了转变,这个以天竺为名的异国奇怪信仰开始蔓延了。
“非趁早禁止胡神(佛)之邪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