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4_卷四 南中平乱 卷尾

若虚
历史小说
总共39章(已完结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4 精彩片段:

卷四 南中平乱

卷尾

随着一场春雪降落成都,蜀汉建兴四年(公元226年)到来了,那一年朝堂上发生了几件或大或小的事,有人记得,大多数人都遗忘了,和浩瀚复杂的百年战乱史相比,那一年的历史黯淡如明耀的烛火投下的灯影。后世的人们在阅读史书时往往轻忽地翻过去,一行两行语焉不详的模糊字眼散落在历史窄小的狭缝里,在千年的时间里泛着寂寞的幽光。

长水校尉廖立因谤讪朝政,废立为民,流徙汶山郡。他临走时,丞相诸葛亮托人带给他一封信,没人知道信里说什么,有人说是规劝良言,有人说是透露不为人知的内幕,还有人以为其实就是一封寒暄旧情的寻常书信,猜测很多,却没一个准信儿。只是闻说廖立阅毕信后痛哭了一场,原本想上书朝廷继续申辩诉冤也放弃了。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廖立举家徙往汶山,他直到离开成都的前一刻,也没有一句怨言,这让等着看好戏的朝官们大惑不解。

与廖立争执的李严在建兴四年的年头离开了边镇永安,调赴巴郡治所江州,将军陈到接任了他的永安督职务,麾下的白毦军随他一同上任。李严收拾行装往江州赴任时,暗地里告诉心腹:“这是诸葛亮釜底抽薪。”

另一件大事是惠陵竣工了,搁置三年的昭烈皇帝灵柩终于得以安寝地下,太史令卜得葬日,诸公署准备丧葬礼秩,庞大的送丧队伍由皇帝亲自领衔,从蜀宫出发,浩浩荡荡开拔成都南郊。

成都远近的百姓都赶来送昭烈皇帝,一千名虎贲队侍卫将惠陵周遭围起来,寻常人不能轻易靠近,只能远远地看着四十名东园武士抬着巨大的棺椁缓缓地进入墓道。棺上刚勾的漆画簇新闪光,却似垂落深谷的流水,没入了永恒的黑暗中。

当墓门轰然合拢,所有人都有种怅然若失的伤感,当昭烈皇帝的梓宫还停在蜀宫的密制停灵屋里时,仿佛那个雄阔伟岸的皇帝还在人世间存在。他只是睡了太长的时间,或许什么时候,他便会醒过来,像条跃出瀑流的鱼,畅快淋漓,生机勃勃,满脸绽笑地招呼老臣们与他彻夜畅饮,倾诉衷肠。可自这一刻开始,人们才不得不承认,昭烈皇帝是真的不在了。

他从此将长眠在惠陵的幽深墓道中,“先帝”是他的代号,人们其实已这么称呼了他三年多,只是每当把这个称呼念出来,总让人止不住地悲伤。

先帝梓宫下葬后,皇帝率百官在墓前的寝庙祭奠先帝。皇帝亲自向神主进醴献,供神主的后壁上垂挂的昭烈皇帝画像由丞相诸葛亮所绘,人们都说画得极像,人物形貌栩栩如生,眸中灵气鲜活,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昭烈皇帝生前的模样。

那天,诸葛亮的话很少,他跪在百官之首,恭谨地跪拜行礼,只有皇帝看见有两行闪光的水痕流过诸葛亮清癯的面庞,可皇帝很恍惚,他以为那是寝庙里始终燃烧的烛光映上去的影子。

祭奠礼仪结束后,皇帝对他说:“相父辛苦了,自南征回来,也不曾好生休整,如今先帝寝宫告成,大事已了,相父该好好休息,为社稷保重身体。”他说这话时很真诚,脸上有孩童似的纯净。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陛下,臣或许在一二年间即会远行。”

“相父要去哪里?”皇帝惊愕。

“兴兵北伐。”诸葛亮沉着地说。

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当中。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四部《大谋治蜀,奇策平蛮!》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正当蜀汉成两路进击中原之势,隆中对蓝图即将成为现实之际,关羽大意失荆州让刘备集团多年累积的对曹战略主动权付诸东流。为夺回失去的疆土,刘备执意东征,却遭夷陵大败,不得已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留下“君可自取”的千古争议。至此时外有强敌,内生叛乱,朝政不稳,民心分离,新生的蜀汉政权面临着最艰难的局面。危难之际,诸葛亮内定政局,外联盟友,扶大厦于将倾,将夷陵之战后跌入谷底的形势一步步扭转过来,待得国家内外局面稳定,又亲率大军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叛乱。经过几年励精图治,国家形势蒸蒸日上,为出师北伐做好了全面准备。

作者:若虚

标签:若虚诸葛亮传传记历史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4》最热门章节:
1卷四 南中平乱 卷尾2卷四 南中平乱 第十二章 平战乱功臣班师返朝,谏后主丞相老成谋国3卷四 南中平乱 第十一章 不甘束手孟获再燃战火,略施小计丞相弭消兵祸4卷四 南中平乱 第十章 假旗号蛮兵袭军营,真归附人心向王化5卷四 南中平乱 第九章 良将殉国三军激愤,蛮王不服再纵仇雠6卷四 南中平乱 第八章 感化人心胜攻战,大鼓传音赛杀伐7卷四 南中平乱 第七章 诸葛亮生擒蛮夷王,龙佑那受俘汉家兵8卷四 南中平乱 第六章 粮草遭劫陷困境,赶制大鼓出奇策9卷四 南中平乱 第五章 问津人蛮乡遇故知,南征军月夜渡泸水10卷四 南中平乱 第四章 兵临泸水孔明思良策,种落大会孟获杀不服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