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精彩片段:
第十六章 十月围城
第四节
世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一次伐辽失败,童贯把种师道当成了替罪羊,老种经略被免职,提前退休。
这却让种师道提前脱离了幽云那片是非之地,加之老种相公在出征前就公开反对对契丹人落井下石,所以后来当童贯等人为辽事而耗子钻风箱两头不是人的时候,种老将军反而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皇帝徽宗没让种将军在家呆多久,很快就任命种师道为宪州(今山西静乐)刺史,知环州(今甘肃环县),又很快恢复了种师道保静军(今宁夏灵武西北)节度使的职务。
接到新皇帝赵桓勤王的急诏,老种相公率领部下十万里火急驰援东京,于正月十四日到达了开封。
老种相公的到来对于开封军民来说无异于打了一针强心剂,种家三代在西北累积下来的功名,及老种相公的品行及战斗力,都让开封军民视他为救星。
进城后,赵桓拜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及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帝国的武将终于在危难之际当上了枢密院的副职。
种师道之后,各路勤王队伍也随即赶到,姚平仲率秦凤军、范琼率京东路骑兵、马忠率京西路军齐集开封,到正月二十一日的时候,东京城内外的宋军已达二十万余,是金军的四倍之多。
东京的部队多起来后,赵桓的腰板也硬了起来,但是,二十多万大军的指挥权是一个问题。按理说之前李纲是东京保卫战的总指挥,来的援军自然应归他指挥,援军进城后李纲也明确向赵桓提出要求,把种师道、姚平仲等部割归其率领。
可是这么多兵让李纲一个人管,赵桓并不放心。他以种师道老而知兵为由,设置了宣抚司,以种师道为河北河东京畿宣抚使,姚平仲为宣抚司都统制,西北军和四方勤王之师由宣抚司来管理。
这样,东京保卫战有了两套班子,大家各自为战。
但无论李纲还是种师道,对于已经陷入困境中的金人,都主张打持久战。东路金军千里奔袭,粮草补给都很困难,西路军又被纠缠在太原,北宋方面各地勤王之师不断涌入,气势与兵力都日益高涨,李、种二人都认为女真人撑不了多久,等完颜宗望(韩离不)率部撤离的时候,才是宋军反击的最好时机。
但赵桓却没有二人的耐心,兵强马壮后,他此时又想一口吃掉金军,这时候,同样年轻气盛的姚平仲提出的袭击金营的想法正合了他的胃口。
在西北军,有三个世家是为世人所敬仰的,一是种家军,二是姚家军,三是折家军,这三姓在西北历代名将辈出,而姚平仲则是姚家军的第三代传人,其养父姚古、祖父姚兕均为西北名将。姚平仲十八岁就在西北扬名,与西夏人大战于灭底河,斩故甚众,关中豪杰给他起了个外号“小太尉”,后来又随童贯平方腊,表现同样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