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勋章 精彩片段:
《女王勋章》——流光溢彩的007生活
伤痕/文
《女王勋章》是一部逻辑感明显的政治间谍惊险小说。通常的间谍小说,特别是“007”类型的作品,大都追求过程的电影画面感,比如持续暴力刺激的动作场面,大型特效的爆炸或国际政治关系的大型阴谋,当然少不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超人故事。但这一切配以逻辑感,令人有种清新之感。
要说到“007”式的间谍小说,首先来谈谈间谍小说是个什么概念。间谍小说是一种着重描写间谍冒险而有刺激性的特殊小说体裁。间谍故事已有悠久的历史。自公元前6世纪起中国就有了关于“反间用谍”之策的兵书。侦探推理和犯罪小说研究专家朱利安·西蒙斯称他所知的第一部间谍小说是J·芬尼摩尔·库珀1821年的作品《间谍》。而现代间谍小说则发端于威廉·勒·奎克斯和厄斯金·柴德斯(例如1903年的作品《沙之谜》)。约瑟芬·康拉德1907年的作品《特工》是间谍小说史上重要的一部作品,而约翰·巴肯1915年出版的小说《39级台阶》已成为永恒的经典名作。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S·毛姆、埃里克·阿卜勒、格拉汉姆·格林都写过纪实但并不惊险的间谍小说。此后,伊恩·弗莱明的詹姆斯·邦德007系列这一富有浪漫主义的间谍小说系列,随着电影的热播而大放异彩。但是约翰·勒·卡雷等的作品又回到了更为写实的,更接近人心本身的风格。
间谍小说的发展历史恐怕比纯粹的侦探小说要早,而现代间谍小说则更大程度上是冷战的产物。整个冷战时期充斥着压力,充斥着备战而不战,充斥着小规模不断的局部战争,这种压力感随着军备竞赛和舆论的不断升级,而带给民众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意识形态的对立更会导致一国民众对于另一个超级大国产生强烈的神秘感、不安感和好奇。甚至有个真实的笑话,一位美国的地理老师带着地球仪进入课堂,当学生问起他,亚洲北方和欧洲东部那一大片空白的陆地是什么?他哑口无言。这种近乎于愚昧般的封锁,和媒体对于另一方善恶属性的夸大,使得民众渴求诉诸一种暴力的、明快的、清晰的、一次性的、善恶阵营分明的解决方式。007就是这种代表的典型。
说到007系列,首先想到了国际间谍博物馆(INTERNATIONAL SPY MUSEUM)于2002年7月1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国际间谍博物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F街800号,正好与联邦调查局FBI相毗邻。整个博物馆由5座建筑组成,占据了华盛顿市中心整整一个街区的位置,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从外观上看,由灰色方砖块砌成的博物馆怀旧色彩颇浓。
国际间谍博物馆包括电影院、互动式展台、餐厅及间谍用品展览,总共有20几间展厅,600多件展品,900多幅图片。展品多是从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前东德、西德、前苏联、捷克、乌克兰和波兰等地收集而来,部分展品则来自历史学家基恩·默尔顿,后者共收藏有6000件有关间谍的物件。在展出的600多件间谍工具中,既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但多以美国以外的谍报机构的装置为主。
国际间谍博物馆比较有代表性的展品有:做成一支血红色唇膏样式的微型手枪,绰号叫做“死亡之吻”,这是克格勃女特工使用的防身手枪;美国中央情报局1949年发明的黑色钢笔样式的催泪枪;路边邮筒上的一个粉笔记号、电线杆底下一个空烟盒或者大树旁一个可乐罐,窗台上的一盆花、书架上的一本书或者书桌上的一个相框,则是随时在收听你谈话的窃听器;一次性打火机样式的微型发报机……在展出的偷拍设备中,除了各种打火机式、戒指式、手表式、钢笔式照相机外,还有前苏联克格勃使用的纽扣相机。纽扣相机看上去与平常的纽扣无异,但只要启动口袋里的装置,假纽扣就会打开一条缝快速摄影。
有的间谍工具技术十分先进。藏有微缩胶片的刮胡刀、手提箱照相机、手表形状的窃听器……这些功能先进的间谍用品凝聚了一个时代的最新技术。一架小巧、高清晰度的米诺克斯照相机曾经被克格勃上校潘夫斯基使用,拍摄了大量苏联核机密。这种照相机的感光度和快门速度事先设定,相机上有一根简单实用的测距珠链。克格勃王牌间谍克格夫妇的一个化妆盒是一台利用了电子感光(CCd)原理的复印机,它设计精巧,使用方便,而类似的现代复印机在40年之后才使用了这个概念。
这些光怪陆离、功能奇特的特殊间谍装备,在这部作品中一样地非常突出:“KE Q11手枪全长202MM,重量638G,装弹数24发,射程200M,有效射程在123M到140M之间。枪内设有自爆装置,使用方法很简单,只要连续三次反向触摸它的保险,然后找个倒霉蛋扣动扳机就可以了。”“金色的石英表除了显示标准时间以外,在内表壳的左边还隐藏着一块微型GPS系统,表面照射出的红色激光使得一百五十码以外的小野兔及时躲过了被轮胎压扁的劫难。”……这些新奇的特工装备,俨然成为了作品的标签,就像007系列中的那神奇的手枪和汽车一样,成为间谍小说中最吸引人的明珠。
同时,作品着力刻画的那个特工形象,也一样深入人心。老式的英式特工,带着自己特有的优雅、戏谑、幽默,胆大心细、先知先觉,仿佛一种浑身包围着各种美德的复杂的集合体,虽然看起来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匕首,在内心,却带着融融的暖意。
看到作品中的这封信,就让人感动不已。
尊敬的女王陛下、英国的各位官员,你们好:
首先,我得感谢女王陛下的这次盛情款待。再次来到英国,我很高兴。我没想到,英格兰竟会为我的到访付出如此之多的人力和精力,在此,请接受我的谢意。
就在上个星期六,我与女王陛下躲过了一场空前的劫难,我能够活着回国并非出于幸运女神的关爱,我得感谢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的那些小伙子们。中情局的T局长、军情六处的R局长,你们是最优秀的老师,你们培养出的年轻人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他们棒极了。